侵占罪数额较大|数额较大的法律认定标准与司法适用
侵占罪数额较大?
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侵占罪数额较大”是一个关键的定罪量刑情节,主要涉及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的行为是否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司法实践中,“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因地区和案件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在A省的司法实践中,“数额较大”通常是指非法占有的财物价值达到人民币6万元以上,而在B省则可能有所不同。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司法解释对“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进行了规定,具体如下:
1. 数额较大:一般是指非法占有的财物价值在人民币6万元(含)以上。
2. 数额巨大:通常是指非法占有的财物价值在人民币10万元(含)以上。
侵占罪数额较大|“数额较大”的法律认定标准与司法适用 图1
3. 数额特别巨大:通常是指非法占有的财物价值在人民币50万元(含)以上。
侵占罪数额较大的法律适用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侵占罪数额较大”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行为人的主观故意
行为人必须具备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的主观故意。如果行为人只是因暂时的资金周转需求挪用资金,且有归还的意思,则可能构成挪用资金罪而非侵占罪。
2. 职务便利的利用
行为人必须利用其在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所具有的职务上的便利条件。会计、出纳、项目经理等岗位人员容易因工作性质而具备实施职务犯罪的机会。
3. 数额的计算方式
“数额较大”的认定通常以行为人实际侵占的财物价值为标准,并结合案件的具体情节进行综合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在司法实践中,以下几种情况会被纳入数额计算:
所有通过职务便利非法占有的财物。
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侵吞、窃取、骗取或其他手段非法占有的财物。
4. 司法解释的适用
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6〕9号)明确了“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
贪污、受贿数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
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80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
数额在8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5. 地区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可能会有所提高”。在某直辖市的一起案件中,法院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危害程度,将“数额较大”的标准确定为人民币10万元。
侵占罪与非罪的界限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侵占罪与其他财产犯罪(如贪污罪、挪用资金罪)是一个重要问题。以下是一些关键区分点:
1. 与贪污罪的区别
主体: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而侵占罪的主体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行为对象:贪污罪针对的是公共财产,而侵占罪针对的是非国有单位的财物。
2. 与挪用资金罪的区别
挪用资金罪是指行为人未归还而擅自将本单位资金用于个人用途或非法活动,其核心在于“挪用”而非“占有”。而在侵占罪中,行为人必须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
3. 与其他职务犯罪的界限
与职务侵占罪相比,“侵占罪”的认定需要更严格地审查行为人是否具有长期、恶意的占有意图。
定罪量刑情节
在司法实践中,“数额较大”是影响定罪量刑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尚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则可能仅构成一般性的违法,不以犯罪论处。
若已达到“数额较大”,则需要根据具体案情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
侵占罪数额较大|“数额较大”的法律认定标准与司法适用 图2
以下情节也会对量刑产生重要影响:
犯罪未遂或中止:如果行为人在被发现前主动归还了财物,可能会从轻处罚。
退赃情况:是否积极退赔赃款赃物也是法院量刑的重要考量因素。
情节恶劣程度: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侵占或者侵占后 fleeing the country(外逃)等情节较重的情况会被加重处罚。
“侵占罪数额较大”的认定直接关系到行为人是否被追究刑事责任以及其面临的刑罚轻重。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行为人的主观恶意程度、社会危害性以及退赃表现等因素,作出公正的判决。
对于企业而言,则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监督机制,有效预防此类职务犯罪的发生。企业员工也应增强法律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切勿因一时的利益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