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与实践》
行政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与实践
行政法是调整一定范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性质。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管理社会事务的一种法律制度,行政法具有公权力性、单向性、裁量性和特殊性等基本属性。在行政法中,证据是行政行为的重要依据。合法的证据对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行政实践中,常常出现非法证据的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且可能导致错误的行政行为,给行政相对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研究行政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非法证据的定义与类型
(一)非法证据的定义
非法证据,是指在行政活动中,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未按照法定程序、方式收集的证据。这些证据通常包括行政机关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检查、行政扣缴、行政征用等方式收集的证据,以及其他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
(二)非法证据的类型
1. 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
(1)未按照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
(2)未经过验证、核实即作为证据使用的证据
2. 采取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
(1)使用暴力、威胁、利诱等方式收集的证据
(2)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收集的证据
3. 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的证据
(1)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的行政调查笔录
(2)违反法律规定使用的鉴定机构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收集的证据,经审查发现存在违法性、不合法性或者无法证明其合法性的,应当排除在案件依据之外。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条件
1. 收集证据的过程存在违法行为
2. 证据的合法性存在疑点
3. 行政机关未能证明证据的合法性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程序
1. 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
2. 询问行政机关相关工作人员,了解证据的收集过程
3. 要求行政机关提供证据的原始来源和证明合法性的相关材料
4. 行政机关未能提供合法性证明或者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
(一)实践中非法证据排除的案例分析
1. 案例一:行政机关未经过验证即作出行政行为,导致相关证据被排除
在某一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在未经过验证的情况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并据此证据对行政相对人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经审查发现该证据存在违法性,遂依法排除该证据,并终止了行政行为。
2. 案例二:行政机关采取非法手段收集证据,导致相关证据被排除
在某一行政案件中,行政机关采取暴力、威胁的方式收集证据,并据此证据对行政相对人作出了具体行政行为。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经审查发现该证据存在违法性,遂依法排除该证据,并撤销了行政行为。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效果
1. 提高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通过对非法证据的排除,有利于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避免因非法证据导致的错误行政行为。
2. 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行政机关采取非法手段收集证据而导致行政相对人权益受损。
《行政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与实践》 图1
行政法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与实践,是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提高行政行为合法性、维护国家行政秩序的重要环节。只有在正确理解和运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在行政法中的功能,为构建公正、公平、公开的行政法治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