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315:打击虚假广告维护公共利益

作者:夏沫青城 |

消费者权益日概述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International Consumer Day)是全球范围内广为人知的重要日子,旨在倡导消费者权利的保护和提升消费市场的公平性。这一节日由国际执行董事机构于1962年设立,每年三月十五日,世界各地都会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题开展各种活动。

在法律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项关乎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议题。从政府监管到司法实践,再到企业自律,消费者权益的保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重点探讨近年来虚假医药广告问题,尤其是“黑广播”等违法行为对消费者权益的危害,以及相关法律规制的有效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315”:打击虚假广告维护公共利益 图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315”:打击虚假广告维护公共利益 图1

虚假广告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虚假广告是消费市场中的一大顽疾,其中尤以医药类广告最为严重。虚假广告不仅会误导消费者决策,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信息。

“黑广播”现象的泛滥成为虚假广告问题的一个缩影。“黑广播”,是指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无线电广播电台,通常用于播放虚假医药广告。这些广告往往披着专业和权威的外衣,通过编造的成功案例、专家推荐等手段引诱消费者购买非法药品或医疗器械。

局近期破获的一起典型案例中,犯罪分子在多个中心城区架设“黑广播”设备,日均播放数千条广告。调查显示,“黑广播”的非法收入高达每年60万元。这些违法活动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广播电视秩序,更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从法律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对虚假广告的刑事处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赋予了消费者请求赔偿的权利。在实践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依据《广告法》相关规定,对虚假广告发布者进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则会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尽管法律体系已经较为完善,虚假广告问题依然存在。这暴露出监管过程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跨区域执法协调不足、技术手段滞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提升执法效率和精准度。

“黑广播”利益链条的形成与打击

“黑广播”的蔓延背后是一个分工明确的利益链条:从设备采购、信号发射到广告内容制作,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据调查,此类违法活动的主要获利者包括设备供应商、广告策划公司以及医疗机构。

为了遏制这一趋势,部署了专项行动,由机关牵头,工信部门、广电等部门共同参与。自2023年2月以来,全国已捣毁“黑广播”窝点435个,查获设备567台,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这些成果表明,多部门联合执法在打击违法行为方面具有显着优势。

在技术层面,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探索新型监管手段。利用无线电监测技术追踪非法信号源、开发广告内容审查系统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监管效能,压缩虚假广告的生存空间。

未来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之路

“315”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全社会持续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契机。在背景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市场发展和技术进步,及时修订相关法律条文,确保法律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2. 提升监管效能:加强跨部门协作,推动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形成打击违法行为的合力。

3. 强化企业自律:鼓励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维护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315”:打击虚假广告维护公共利益 图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315”:打击虚假广告维护公共利益 图2

4. 提高消费者认知水平: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帮助消费者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虚假广告和“黑广播”等违法行为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配套法规的框架下,社会各界正合力打击这些违法现象。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技术手段的进步,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效,为构建公平、健康、有序的消费市场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