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共同犯罪案例判决的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作者:heart |

职务侵占共同犯罪案例判决是近年来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一种案件类型,涉及到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相互勾结,共同侵吞本单位财物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企业的财产权益,还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危害社会公平正义。从法律角度对职务侵占共同犯罪案例判决的相关法律规定、司法实践及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职务侵占罪的概述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中的工作人员。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客观方面则体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用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在司法实践中,职务侵占罪的认定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对“职务上的便利”和“数额较大”的理解与适用。根据《关于办理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职务侵占的“数额较大”一般是指达到六万元以上,超过六万元即可构成犯罪。

职务侵占共同犯罪案例判决的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图1

职务侵占共同犯罪案例判决的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图1

共同犯罪在职务侵占中的具体表现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行为。在职务侵占罪中,共同犯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内外勾结型、上下沆瀣一气型等。公司内部的管理层与财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虚增支出、虚减收入等方式骗取公司资金;或者,业务员与客户串通,利用虚假的合同或单据侵吞公司财产。

在共同犯罪中,各行为人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法院在量刑时也会根据其在犯罪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区分。主犯通常是指在犯罪活动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行为人,而从犯则是指在犯罪活动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行为人。

职务侵占共同犯罪案例判决的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图2

职务侵占共同犯罪案例判决的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 图2

职务侵占共同犯罪案例判决的法律规定

1. 刑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共同犯罪的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对组织、策划、指挥共同犯罪的主犯,应当从重处罚;对从犯,则应当根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轻重减轻处罚。

2. 司法解释

《关于办理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职务侵占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1)数额较大的起点为六万元;

(2)数额巨大的起点为一百万元;

(3)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为五百万元。

对于共同犯罪,司法实践中通常会根据各行为人的具体作用、参与程度及分赃情况来确定其刑事责任。

职务侵占共同犯罪案例判决的司法实践分析

我国各级法院在处理职务侵占共同犯罪案件时,始终坚持依法审判原则,严惩不贷的注重区分不同情节和后果,做到罚当其罪。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 刑罚适用情况

根据《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职务侵占犯罪,基准刑的确定以数额为基本标准,并结合犯罪后果、退赃情况等情节进行调节。

对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如果职务侵占数额较大(六万元以上),通常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数额巨大,则可能面临十年以上的重刑。而对于从犯,则根据其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减轻处罚。

2. 量刑情节的考量

在实际司法判决中,法院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对各被告人的量刑作出公平合理的裁判:

(1)自首与坦白:如果行为人主动投案或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对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自首的可以从宽处理。

(2)退赃情况:被告人积极退赃、退赔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在某起职务侵占案件中,被告人因及时归还了全部赃款并赔偿损失,法院对其依法作出了减轻处罚的判决。

(3)犯罪后果:如果职务侵占行为给被害单位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则会被依法从严惩处。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张某利用其担任某公司财务主管的职务便利,伙同出纳员李某,通过虚增支出的方式将公司资金80余万元非法占为己有。案发后,两人主动投案自首,并退赔了全部赃款。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李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鉴于二人具有自首情节且积极退赃,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万元;李某因系从犯,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三万元。

案例二:

王某作为某国有企业的采购主管,在与供应商刘某合谋下,通过虚报采购价格的方式骗取公司资金50余万元。案发后,王某、刘某分别退赔了部分赃款,但仍有30余万元未能归还。法院经审理认为,二人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且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判处王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五十万元;刘某因系从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三十万元。

与建议

通过对职务侵占共同犯罪案例判决的分析我国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严格按照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裁判。也通过判例明确了共同犯罪中主犯与从犯的责任区分标准及量刑幅度。

对于企业而言,应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防止类似职务侵占行为的发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实施有效的内控机制;

2. 强化财务审计工作:定期对公司账目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漏洞;

3. 加强员工培训教育:通过法制宣传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

职务侵占共同犯罪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的社会问题。只有企业、司法机关和整个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