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刑法重点罪名盘点与解读

作者:莫负韶华 |

在2021年刑法领域,重点罪名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电信诈骗犯罪

电信诈骗犯罪是近年来我国刑法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2021年,我国继续加大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重点打击以下几种典型的电信诈骗犯罪:

1. 网络购物诈骗:通过虚假网站或APP进行商品展示、销售,诱骗消费者下单,待消费者付款后,通过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等窃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或者直接抢夺消费者财物。

2. 网络投资诈骗:利用虚假的投资项目、理财平台,诱骗投资者投资,通过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等非法获取利益。

3. 网络交友诈骗: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结识不明身份的男女朋友,以各种理由要求对方汇款、充值、礼物等,达到诈骗目的。

4. 网络兼职诈骗:发布虚假的兼职招聘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受害者相信并投资,随后通过各种手段要求受害者继续投资或交纳 fees。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逐渐成为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重点罪名。2021年,我国继续加大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重点打击以下几种典型的犯罪行为:

1.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信息、社交账号密码等,给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带来严重泄露风险。

2. 侵犯公民隐私权:未经公民本人或者监护人同意,擅自公开公民的隐私信息,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3. 侵犯公民网络权益: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给公民的网络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知识产权犯罪是近年来我国刑法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2021年,我国继续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力度,重点打击以下几种典型的犯罪行为:

1. 侵犯著作权:非法、发行、著作权侵权、等行为,严重损害作者的著作权权益。

2. 侵犯商标权:非法使用、假冒注册商标、侵犯商标专用权等行为,严重损害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

3. 侵犯专利权:非法实施专利侵权行为,包括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侵犯专利权的产品等。

4. 侵犯商业秘密:非法获取、使用、泄露商业秘密,严重损害商业秘密权人的合法权益。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2021年,我国继续加大对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重点打击以下几种典型的犯罪行为:

1. 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国家主权、统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等,包括颠覆、分裂国家、勾结等行为。

2. 危害公共安全: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危害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危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包括涉黑、涉恶犯罪等。

4. 危害公共设施:破坏交通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等,严重影响公共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2021年刑法领域的重点罪名涵盖了多个方面,我国将继续加大对这些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2021年刑法重点罪名盘点与解读图1

2021年刑法重点罪名盘点与解读图1

刑法概述

刑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用以规定国家对犯罪行为和犯罪分子的惩罚和奖励的法律规范。作为我国的根本法律,刑法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021年刑法的新规定与变化

2021年,我国对刑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深化搞笑减肥。加大对危害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打击力度。

2. 完善刑事立法,适应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如对涉网犯罪、涉税犯罪等作出专门规定。

3. 加强人工智能犯罪预防和治理,规定人工智能产品制造者、销售者、使用者承担刑事责任。

4. 明确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对盗窃、诈骗等犯罪行为作出相应规定。

2021年刑法重点罪名盘点

1. 故意传播病毒

故意传播病毒是指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渠道,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等恶意程序,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破坏的行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越来越广,对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的威胁也日益严重。对于故意传播病毒的行为,我国刑法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打击。

2. 非法获取、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安全愈发重要。非法获取、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我国刑法对此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严厉打击非法获取、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3. 侵犯知识产权

侵犯知识产权是指侵犯他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行为。知识产权是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刑法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规定,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4. 贩卖

贩卖是指非法贩卖的行为,包括制造、贩卖、运输等。对人类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是我国刑法重点打击的行为。

2021年刑法重点名目解读

1. 故意传播病毒

2021年刑法重点罪名盘点与解读 图2

2021年刑法重点罪名盘点与解读 图2

故意传播病毒,不仅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破坏,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刑法对此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严厉打击故意传播病毒的行为。

2. 非法获取、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信息安全愈发重要。非法获取、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我国刑法对此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严厉打击非法获取、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3. 侵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原创者的合法权益,还可能阻碍了社会创新和技术进步。我国刑法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规定,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4. 贩卖

贩卖是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我国刑法对此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严厉打击贩卖的行为,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福祉。

通过对2021年刑法的新规定和重点罪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各界人士能够依法治国,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