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抢劫特别巨大:概念、量刑标准与法律适用探讨
抢劫“特别巨大”?
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抢劫“特别巨大”是一个重要的定罪量刑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特别巨大的抢劫”属于加重处罚的情形。
从立法本意来看,抢劫犯罪是性质严重的暴力性侵财犯罪。社会危害性远超过一般的财产犯罪。根据的司法解释:
1. 抢劫数额“特别巨大”,一般是指个人抢劫财物价值在50,0元以上,或具有其他极为严重情节的。
刑法抢劫特别巨大:概念、量刑标准与法律适用探讨 图1
2. 该档次的法定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关于抢劫罪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对抢劫罪做出基本规定:
(一)基本犯:
1. 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1)入户抢劫;
-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 (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 (4)多次抢劫或抢劫数额巨大;
- (5)持枪抢劫;
- (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 (7)抢劫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二)加重情节:
robbery的犯罪情节和危害后果达到“特别巨大”程度时,就进入加重处罚档次。司法实践中,主要参考以下标准:
1. 抢劫财物数额:
- 个人分:50,0元以上
- 团体分:20,0元以上
2. 其他严重情节:
包括入户抢劫、拒捕致人重伤死亡等情形。
司法实践中“特别巨大”的认定标准
《关于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法发[205]8号)明确:
1. 关于数额标准:
- 按照确定的具体数额执行,各地不得自行制定标准。
- 目前参照《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法发[2017]7号),抢劫“特别巨大”一般指造成被害人重大经济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
2. 关于情节认定:
在认定“特别巨大”时,应综合考量:
(1) 报案数额:被抢财物的实际价值
(2) 情节因素:是否具有入户、持枪、多次作案等加重情节
(3) 后果因素:是否造成严重人身伤害或重大社会影响
抢劫“特别巨大”的量刑标准
刑法抢劫特别巨大:概念、量刑标准与法律适用探讨 图2
根据刑法规定和司法实践,抢劫“特别巨大”案件的量刑一般把握如下:
1. 基本刑罚:
-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 无期徒刑
- 死刑
2. 罚金或没收财产并处适用:
在判处自由刑的并处相应的财产刑。
3. 特殊情节处理:
(1) 组织、策划、实施重大抢劫犯罪的首要分子
(2) 持枪或使用危险工具作案的主犯
(3) 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后果的责任人
“特别巨大”抢劫罪的法律适用问题
司法实践中,“特别巨大”认定争议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额计算:
- 是否包括赃物折价后的总价值
- 是否扣除被害人的部分谅解或损失
2. 情节认定:
- 入户抢劫的具体认定标准
- 多次抢劫的界定问题
3. 罪与非罪界限:
- 抢劫未遂与既遂的区分
- 抢劫与其他犯罪(如绑架)的竞合处理
4. 刑罚适用的平衡:
- 死刑案件的严格控制
- 特别巨大情节与其它加重因素的综合考量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陈某抢劫案
基本事实:
2018年3月,陈某持枪进入某金店,抢走价值60万元的黄金首饰。过程中陈某还重伤了现场工作人员。
法院判决:
一审以抢劫罪判处陈某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法律评析:
- 抢劫数额达到特别巨大标准
- 持枪作案属于加重情节
- 造成严重人身伤害后果
与建议
1. 法律适用建议:
- 坚持统一的数额标准,避免地方差异
- 准确把握“特别巨大”的认定条件
- 加强对抢劫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分析
2. 刑罚适用原则:
- 严格控制死刑适用
- 注重财产刑的执行效果
- 关注犯罪分子改造可能性
3. 持续完善的方面:
- 司法解释的细化
- 认定标准的统一
- 量刑规范化建设
通过本文分析抢劫“特别巨大”的认定是一个复杂严谨的过程,需要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共同把关。在严格依法的也要综合考虑案件具体情况,确保罪刑相适应原则得到贯彻。
以上就是关于抢劫“特别巨大”这一刑法概念的系统介绍,希望能对法律实务工作有所裨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