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间是否需要收取证件?》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保证金或者担保人的担保下,暂时取得自由等待审判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被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决定,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作出。”对于取保候审期间是否需要收取证件的问题,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有观点认为,在取保候审期间,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再收取证件,以体现对其人身自由的保障;有观点则认为,在取保候审期间,仍然需要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收取证件,以保障案件侦破及后续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实践提供指导。
法律依据及解释
1. 《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取保候审的决定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作出。在此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身份证明文件,一般应当予以收缴。但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取保候审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收取证件。
2. 相关司法解释
2019年1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依法使用强制措施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26条明确规定:“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逃避或者妨碍侦查、审判工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不得擅自行走、不得以任何方式通知或者请托他人干扰侦查、审判工作。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证人证言和其他证据材料,应当全面、完整地收集、保存。”从该规定来看,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当配合侦查、审判工作,不得擅自行走、通知或者请托他人干扰侦查、审判工作,但法律并未明确要求在取保候审期间继续收取证件。
理论探讨
1. 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
取保候审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确保案件侦查、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再被关押在监狱或看守所,可以自由活动,对于案件侦破及后续审判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有观点认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再需要收取证件,以体现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保障。
2. 确保案件侦破及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仍然需要配合侦查、审判工作。有观点认为,在取保候审期间,仍然需要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收取证件,以确保案件侦破及后续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某些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可能有助于警方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范围、社会关系等,对于案件侦破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探索
1. 部分地区做法
根据我国部分地区实践探索,取保候审期间不再收取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证件。实践中,对于取保候审期间不再收取证件的做法,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经获得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收取证件不再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二是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需要配合侦查、审判工作,但不需要以收取证件为条件;三是收取证件可能给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负担。
2. 部分地区做法
在取保候审期间,对于部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由于其活动范围较广、社会关系复杂等原因,收取证件仍然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实践中,对于这部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要求其在取保候审期间提供担保人或保证人,并在保证书中明确其配合侦查、审判工作的义务。
关于取保候审期间是否需要收取证件的问题,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身份、活动范围、社会关系等因素,兼顾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和确保案件侦破及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灵活掌握。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相关措施,以期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