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除取保候审留案底的若干规定》
Introduction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下,暂时取得自由等待审判的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依法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对于取保候审的的处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5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离开取保候审决定的规定的地域。”对于取保候审期限的延长,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6条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可以延长1个月。”
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个重要的程序,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诉讼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取保候审可能会出现不能正常执行的情况,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跑,或者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取保候审的规定等。对于这种情况,我国《关于解除取保候审留案底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旨在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取保候审制度的正常运行。
《规定》的内容
《规定》共10条,主要规定了以下
1. 解除取保候审的决定由公安机关作出,并应当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作出。
2. 解除取保候审应当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应当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
3. 解除取保候审时,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保证金或者担保人,应当将保证金或者担保金退还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担保人。
4. 解除取保候审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再次提出取保候审。
5. 解除取保候审后,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重新提出取保候审申请。
6. 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逃跑或者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公安机关可以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
7. 解除取保候审后,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逃跑或者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公安机关可以重新提起刑事诉讼。
8. 公安机关应当将解除取保候审的情况及时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近亲属。
9. 公安机关应当将解除取保候审的情况及时通知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记录查询机构。
10. 公安机关应当将解除取保候审的情况及时通知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记录查询机构,并将犯罪记录查询结果纳入犯罪记录查询档案。
《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1. 解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