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申请操作指南》
关于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申请操作指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审查起诉阶段,对其取保候审的记录应当予以备案。对于取保候审记录的取消,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为方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律师等相关主体了解和操作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程序,特制定本操作指南。
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条件
(一)取保候审已经结束
取保候审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暂时观察和等待,等待其与犯罪有关的事实和证据调查清楚,以便作出对其是否提起刑事诉讼的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为15日。自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之日起,取保候审就自动解除。取保候审已经结束,即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是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基本条件。
《关于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申请操作指南》 图1
(二)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在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申请中,犯罪事实的清楚和证据的确实、充分是关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对于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对其取保候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和犯罪事实有明确的证明,且证据符合法律规定的收集、固定和使用的程序,是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重要条件。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态度好,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在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申请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罪态度和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是重要考虑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5条的规定,对于认罪态度好,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态度好,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是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必要条件。
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操作程序
(一)申请取消取保候审记录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律师等相关主体,认为取保候审已经结束,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态度好,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申请。
(二)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取消取保候审记录,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 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申请书,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申请理由和事实依据等;
2. 取保候审决定书,包括取保候审期限、取保候审条件和解除取保候审期限等;
3. 犯罪事实和证据材料,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证据的收集、固定和使用的合法性等;
4.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罪态度和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材料,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悔罪表现、律师的辩护意见等。
(三)人民法院审查
人民法院收到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
1. 申请是否符合取保候审已经结束、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态度好、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等条件;
2. 申请材料是否齐全、合法、真实、有效;
3. 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期限。
(四)作出决定
人民法院审查后,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决定。对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作出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书面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作出不予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注意事项
(一)申请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时间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律师等相关主体,应当自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之日起15日内提出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申请。逾期不提出申请的,视为取保候审期限已届满,取保候审自动解除。
(二)申请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费用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律师等相关主体,提出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申请,应当缴纳申请费,具体金额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三)申请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程序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律师等相关主体,提出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申请,应当通过人民法院的或者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ADR)机制进行。
取消取保候审记录的申请操作,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实现公正司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的阐述能够为相关主体提供参考和帮助。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