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保候审的常见问题解答:多久才会起诉?》
关于取保候审的常见问题解答:多久才会起诉?
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种重要的强制措施,旨在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法律追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依法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最长可以达到12个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确定取保候审的起止时间,常常成为当事人及家属关心的问题。本文旨在对此进行详细解答。
取保候审的定义与条件
(一)取保候审的定义
《关于取保候审的常见问题解答:多久才会起诉?》 图1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担保,或者将其担保并由人民法院决定暂时不提起刑事诉讼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二)取保候审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犯罪情节轻微的;
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并符合以下条件:(1)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2)不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3)不妨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4)没有其他犯罪记录。
取保候审的起止时间
(一)取保候审的起止时间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的规定,取保候审最长可以达到12个月。但实际操作中,具体起止时间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由法院来确定。
(二)取保候审起止时间的计算
1. 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的情况,自取保候审之日起计算。
2. 对于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情况,自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的处理
(一)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的处则
对于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情况,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作出如下处理:
1. 对于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再次被抓获的情况,可以解除取保候审,终止刑事诉讼。
2. 对于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被抓获的情况,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重新计算取保候审期限,并依法作出处理。
(二)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的注意事项
1. 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法院应当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审查。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解除取保候审,终止刑事诉讼;对于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应当依法作出处理。
2. 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如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新的犯罪线索,应当及时通知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处理。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常用的一种强制措施,对于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法律追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确定取保候审的起止时间,是当事人及家属关心的问题。通过本文的解答,可知取保候审最长可以达到12个月,但在具体操作中,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由法院来确定。对于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情况,也应当依法作出处理,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