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保候审法条修改情况的法律解读》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下,暂时取得自由等待审判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对此进行了规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犯罪形态日益复杂,犯罪手段不断创新,犯罪分子常常利用取保候审这一措施来逃避法律制裁。对取保候审法条进行修改,成为了当前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通过对《关于取保候审法条修改情况的法律解读》的研究,对我国取保候审法条的修改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国取保候审法条的修改历程
《关于取保候审法条修改情况的法律解读》 图1
(一)2012年《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的修改
2012年12月26日,我国第十一届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对取保候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主要修改点包括:
1. 将第79条中的“可以”改为“可以应当”,明确了取保候审的强制性。
2. 将第79条中的“交纳保证金”改为“提交保证金”,提高了取保候审的门槛,有利于筛选出有犯罪可能的犯罪嫌疑人。
3. 增加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产状况进行审查的内容,以防止犯罪分子利用取保候审逃避法律制裁。
(二)2019年《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的修改
2019年4月23日,我国第十二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对取保候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主要修改点包括:
1. 将第79条中的“可以”改为“应当”,进一步明确了取保候审的强制性。
2. 将第79条中的“提交保证金”改为“提交担保”,降低了取保候审的门槛,有利于提高效率。
3. 增加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影响犯罪行为能力疾病情况的审查,以防止对患有疾病的人员进行不适当的取保候审。
我国取保候审法条修改的意义
通过对取保候审法条的修改,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一)提高取保候审的门槛,有利于筛选出有犯罪可能的犯罪嫌疑人,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被取保候审。
(二)降低取保候审的门槛,有利于提高效率,加快刑事诉讼的进程。
(三)加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财产状况的审查,有利于防止犯罪分子利用取保候审逃避法律制裁。
(四)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影响犯罪行为能力疾病情况进行审查,有利于保护无辜人员的合法权益,防止对患有疾病的人员进行不适当的取保候审。
对取保候审法条进行修改,是当前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我国取保候审法条的修改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有所启示。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