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保候审结案的通知》
取保候审结案通知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而言,在案件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阶段,经过法院或检察院审查后,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决定作出通知。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相关义务需要履行,如配合机关或检察机关进行侦查、起诉、审判等工作,并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工作地点或居住地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案件调查、起诉、审判的顺利进行,避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避法律追究,确保案件能够及时、公正地审理。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履行了相关义务,案件调查、起诉、审判等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法院或检察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依法作出解除取保候审的决定。
取保候审结案通知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重要法律文件,其作用主要是告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决定,以及他们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履行的相关义务。取保候审结案通知也是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履行义务的证明,可以作为案件审理的依据之一。
取保候审结案通知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法律文件,其作用主要是告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决定,以及他们在取保候审期间需要履行的相关义务。取保候审结案通知也是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履行义务的证明,可以作为案件审理的依据之一。
《关于取保候审结案的通知》图1
通知背景及目的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如果具有不妨碍刑事诉讼顺利进行、认罪态度好、悔罪表现好等情形,可以申请取保候审。为规范取保候审业务的开展,提高司法效率,、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9年11月21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取保候审结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明确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程序和期限,为法院、检察院、机关和律师在办理取保候审案件提供指导。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
1.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具有认罪态度好、悔罪表现好等情形。具体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犯罪事实,积极认罪悔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犯罪过程中起到较小作用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等。
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妨碍刑事诉讼顺利进行。具体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提取、收集证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意接受法律的制裁等。
《关于取保候审结案的通知》 图2
3. 社会危险性较小。具体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家庭状况良好,没有危害社会危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职业、生活状况稳定,没有危害社会危险等。
取保候审的程序和期限
1. 申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聘请的律师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申请时,应当提供相关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取保候审的条件。
2. 审查。人民法院收到取保候审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具有取保候审的条件;申请取保候审的具体情况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等。
3. 决定。人民法院审查后,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应当作出取保候审的决定;对于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应当作出不取保候审的决定。
4. 执行。取保候审决定作出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机关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执行。对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依法进行处理。
取保候审的期限一般为一个月以上,但不超过十二个月。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取保候审期限,但总期限不得超过二十个月。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过审判程序被判决有罪,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机关逮捕的,取保候审自动解除。
取保候审的注意事项
1. 申请取保候审应当提交相关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取保候审的条件。证据不足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机关不得批准取保候审。
2. 取保候审决定作出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擅自离开指定的场所,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或妨碍刑事诉讼的进行。
3. 对于取保候审决定不服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依法向上一级司法机关提出上诉或申诉。
4.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需离开指定的场所,应当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机关事先申请,并获得批准。
《关于取保候审结案的通知》的发布,对于规范我国取保候审业务的开展,提高司法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程序和期限,为法院、检察院、机关和律师在办理取保候审案件提供指导。也提醒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家属,要遵守法律规定,配合司法机关开展刑事诉讼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刑事诉讼的公平、公正、公开,实现法治的完善。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