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刑取保候审:究竟是什么意思?
判刑取保候审的定义及特点
判刑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下,允许其在一定期限内暂时自由的从事某种活动,等待法院审判的一种强制措施。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用取保候审的方法,等待审判。” 判刑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一种常见的强制措施,其目的是确保案件能够及时审判,尽量减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影响。
判刑取保候审具有以下特点:
1. 临时性。判刑取保候审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暂时采取的一种措施,待案件审理结束后,取保候审将自动解除。
2. 强制性。取保候审是法院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一种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必须按照法院的规定提供担保。
3. 对象特定性。判刑取保候审仅适用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适用于其他人。
4. 期限性。取保候审有一定的期限,到达期限后,取保候审自动解除。
判刑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及法律依据
1. 适用条件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被捕,或者已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2)案件已提起诉讼。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犯罪嫌疑,但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够提供与犯罪有关的担保。
2. 法律依据
(1)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用取保候审的方法,等待审判。”
判刑取保候审:究竟是什么意思? 图1
(2)我国《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
判刑取保候审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1. 程序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法院提出取保候审申请,并提供与犯罪有关的担保。
(2)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依法决定取保候审。
(3)法院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指定时间内提出取保候审申请。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按照法院的要求提供担保。
(5)法院审查担保人的担保能力,确认担保符合要求后,依法解除取保候审。
2. 注意事项
(1)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离境。
(2)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从事可能危害社会治安的活动。
(3)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定期向法院报告个人情况。
(4)取保候审期间,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审判,法院可以考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
判刑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的异同
判刑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都是我国刑事诉讼中常用的非监禁性强制措施,它们都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种暂时性的限制自由的措施,但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
1. 目的不同。监视居住主要是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法律追究,确保案件能够及时审理;而判刑取保候审主要是为了确保案件能够及时审理,尽量减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影响。
2. 对象不同。监视居住适用于所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判刑取保候审仅适用于有犯罪嫌疑、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3. 期限不同。监视居住没有明确的期限,而判刑取保候审有一定的期限,到达期限后,取保候审自动解除。
4. 执行方式不同。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而判刑取保候审由法院执行。
判刑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种常见的非监禁性强制措施,其目的是确保案件能够及时审理,尽量减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影响。在刑事诉讼中,法院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判刑取保候审这一措施,既保证案件能够及时审理,又尽量减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影响。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