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案是否会立案侦查|法律程序|刑事诉讼法
]
撤案是否会立案侦查?
在司法实践中,"撤案是否会立案侦查"是一个常见且关键的法律问题。了解这一问题需要熟悉中国的《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和实践操作。从撤案的概念、撤案后的影响以及是否可能再次立案侦查等方面详细阐述。
撤案?
撤案是否会立案侦查|法律程序|刑事诉讼法 图1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撤案是指公安机关在对案件进行初步调查后,发现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现有证据不足以证实有犯罪发生时,依法决定终止对该案件的进一步侦查的行为。撤案是公安机关行使 prosecutorial discretion 的一部分,也是其依法履行职责的具体体现。
撤案通常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形:
1. 案件不属于管辖范围:当所涉案件不在该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内。
2. 不构成犯罪:经调查后发现,案件事实不符合《刑法》中有关犯罪的规定。
3. 证据不足: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存在犯罪行为。
4. 情节显着轻微:虽然存在一定的违法行为,但情节轻微到不足以构罪的程度。
撤案的决定必须经过内部审批程序,并制作《撤销案件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撤案后是否会再次立案侦查?
撤案并不意味着案件调查的 permanently 结束。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变化,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补充侦查
如果在撤案之前或之后,发现了新的证据或线索,证明犯罪事实存在且需要进一步调查,公安机关可以重新立案侦查。这在司法实践中是比较常见的。
假设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由于当时收集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害人的伤情系加害人所致,公安机关做出了撤案决定。但如果后续通过 DNA 检测等技术手段明确了因果关系,则可以再次启动侦查程序,并对相关嫌疑人以涉嫌故意伤害罪立案。
2. 其他司法机关介入
在中国,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具有监督职责(见《刑事诉讼法》第87条)。如果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的撤案决定不合法或不合理,可以要求其重新审查甚至直接立案侦查。在特定情况下,如涉及贪污等职务犯罪案件,《监察法》授权的监委可以直接立案调查。
某县公安局因证据不足对一起涉嫌渎职犯罪的案件做出了撤案决定,该县检察院在监督中发现遗漏了重要证据,并建议公安局重新侦查。如果公安局拒绝,则检察院可能依《刑事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自行补充侦查,甚至依法提起公诉。
3. 当事人申诉
如果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对公安机关的撤案决定有异议,可以向该机关提出申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5条的规定,接到申诉的公安机关应当重新审查,并在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后告知申诉人。
张某因其报案未被采纳而进行申诉,最终在新的证据下案件被重新调查并立案。
4. 其他合法途径
个别情况下,司法机关也可能通过其他合法程序恢复案件的侦查。但这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并符合案件事实的变化。
如何判断是否会影响立案?
要准确判断撤案是否会再次引发立案侦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案件性质:对于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暴力犯罪或职务犯罪,撤案后的重新启动可能性较大。而对于一般性的民事纠纷或者轻微刑事案件,则有可能难以重启。
撤案是否会立案侦查|法律程序|刑事诉讼法 图2
2. 证据情况:
撤案前是否已经收集到一部分关键证据。
是否存在遗漏的重要物证、人证或鉴定。
目前及未来是否有条件获取新的客观证据。
3. 监督力度:案件所涉及的主体和性质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法律监督机关的关注。如果是普通案件,可能更多依赖于当事人的主动性;但对于严重或特殊类型的犯罪,则会有更多的外部监督保证程序公正。
4. 地域因素:
是否存在 jurisdictional 争议。
不同区域之间的执法标准是否统一。
5. 案件时效性:
如若撤案后发现了新的事实,即便过了追诉期限,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重启调查。
相关法律条文及司法解释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可以帮助理解“撤案是否会立案侦查”的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
第八十五条:被害人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不服的申诉程序。
百一十三条: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行为,有权要求其纠正。
2.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线索的规定》:
明确了民检察院在特定类型案件中的直接侦查权,特别是在职务犯罪领域。
3. 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相关条款:
对撤案和重新立案的内部审批流程做了详细规定。
案例分析
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帮助理解这一法律问题:
基本案情:2021年5月,某市公安局接到一起报案,称某食品公司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警方进行了初步调查,并收集了一些证据,但由于检测报告不完整,决定撤案。
后续发展:
一个月后,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了新的权威明确了毒害物的存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受害人及家属向检察院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启动调查。
检察院认为现有证据足以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指令公安局重新立案侦查。
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撤案并不必然意味着案件调查的终结。在特定条件下,特别是当出现新的证据时,案件可能被重新启动并进入正式的诉讼程序。
"撤案是否会立案侦查"的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案件性质、证据情况、监督机制以及后续的事实变化等。虽然一开始基于现有信息做出撤案决定是合理的,但只要有充分的新 evidence 表明存在犯罪事实,则案件随时有可能被重新启动并进行立案侦查。
在司法实践中,这体现了法律程序的严谨性和动态性,以及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对于可能涉及严重犯罪的行为,国家通过多道监督机制确保案件能够得到公正处理,从而实现司法正义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 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
3. 公安部相关程序规定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