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各版本面积的对比分析》
正当防卫:各版本面积的对比分析
正当防卫,又称正当自助,是指在面临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国家法律所保护的个人、他人的权利,采取必要的手段制止非法侵害行为,对侵害行为人造成损害的行为。正当防卫制度在我国《刑法》中设有专条,对正当防卫行为的规定较为明确。但各版本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规定在具体条文上有所不同,通过对各版本刑法中正当防卫条款的分析,对比分析其面积大小,以期为实际操作中正确理解和运用正当防卫提供参考。
正当防卫条款的对比分析
1. 1979年《刑法》第96条
1979年《刑法》第96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而采取的对侵害者造成损害的措施,对侵害者不构成犯罪。”
2. 1997年《刑法》第20条规定
1997年《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而采取的对侵害者造成损害的措施,对侵害者不构成犯罪。”
《正当防卫:各版本面积的对比分析》 图1
3. 2015年《刑法》第20条规定
2015年《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而采取的对侵害者造成损害的措施,对侵害者不构成犯罪,但是,应当减轻处罚。”
4. 2021年《刑法》第20条规定
2021年《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而采取的对侵害者造成损害的措施,对侵害者不构成犯罪,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从以上各版本刑法条款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文字表述的变化
1979年《刑法》第96条中,使用了“对侵害者造成损害的措施”这一表述。2015年《刑法》第20条和2021年《刑法》第20条均使用了“对侵害者造成损害的措施”这一表述,而1997年《刑法》第20条使用了“对侵害者不构成犯罪”的表述。
(2)用语的变化
1979年《刑法》第96条中,使用了“对侵害者不构成犯罪”的表述。1997年《刑法》第20条和2015年《刑法》第20条均使用了“对侵害者不构成犯罪,但是,应当减轻处罚”的表述。2021年《刑法》第20条使用了“对侵害者不构成犯罪,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表述。
(3)处罚幅度的变化
1979年《刑法》第96条中,对侵害者不构成犯罪的措施没有明确处罚幅度。1997年《刑法》第20条规定,对于侵害者造成损害的措施,应当减轻处罚。2015年《刑法》第20条规定,对于侵害者造成损害的措施,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2021年《刑法》第20条规定,对于侵害者造成损害的措施,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情节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通过对各版本刑法中正当防卫条款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规定在具体条文上逐渐明确和严格。在未来的立法中,建议在保持现有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正当防卫的具体适用条件和处罚幅度,以便在实际操作中为正确理解和运用正当防卫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