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主播观看并传播正当防卫相关内容的法律风险分析

作者:夏沫青城 |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行业特别是游戏直播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这一新兴行业中,涉及内容合规性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中对“正当防卫”条款的规定背景下,某些直播内容可能触及法律红线,从而带来相应的法律责任风险。从法律专业视角出发,对“游戏主播观看并传播正当防卫相关内容是否犯法”的这一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正当防卫条款的法律界定与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的基本框架。根据该条款,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在网络直播领域传播含有暴力内容的游戏画面或视频作品,是否触犯相关法律则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在具体实践中,司法机关会根据《刑法》第六条属地管辖原则和第七条属人管辖原则来界定网络直播内容的法律责任归属。游戏内容作为一种数字化产品,其在境外服务器上的运行并不意味着传播行为可以豁免于中国法律的管辖范围。即使是基于“正当防卫”的情节设计的游戏内容,在未经权利人授权的情况下被用于商业目的或者以牟利为目的进行传播,则可能构成侵权。

游戏主播观看并传播正当防卫相关内容的法律风险分析 图1

游戏主播观看并传播正当防卫相关内容的法律风险分析 图1

网络直播中涉及暴力内容的法律风险

1. 知识产权方面:

- 如果游戏主播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播放包含“正当防卫”等涉暴情节的游戏画面,可能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根据该法第十条的规定,未经作品着作权人许可使用其作品属于侵权行为。

2. 社会责任与道德风险:

-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虽然游戏内容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暴力恐怖类信息,但如果直播内容中含有过度渲染暴力情节,可能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司法实践中可能会按照“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的罪名进行处理。

3. 刑事责任风险: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传播暴力恐怖内容可能会被视为寻衅滋事行为。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则可能依据《刑法》百二十条之二的规定,构成“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罪”。

基于司法实践的游戏直播行业合规建议

2018年,上海某网络公司因在其运营的直播平台上传播含有暴力情节的游戏内容,被当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依法查处。这一案例表明,在游戏直播行业,企业应当严格落实内容审核机制,建立完善的版权授权审查制度。

游戏主播观看并传播正当防卫相关内容的法律风险分析 图2

游戏主播观看并传播正当防卫相关内容的法律风险分析 图2

个人主播也应当提高法律意识,主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建议:

- 不发布未经权利人许可的游戏实录或短视频;

- 对游戏内容进行适当的编辑处理(如添加解说、剪辑片段),以降低潜在风险;

- 主动配合直播平台的内容审核工作;

- 定期接受版权方的合规培训。

《刑法修正案(十一)》带来的新挑战

2021年3月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涉暴内容传播定罪量刑标准进行了细化。根据该条款,即使行为人并非直接参与暴力恐怖事件,但如果在明知相关内容可能引发社会恐慌或者模仿效应的情况下依然进行传播,则可能会被认定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这一修改使得网络直播行业面临更高的合规要求。游戏主播应当特别注意:

- 不以“挑战极限”、“制造悬念”的名义刻意渲染游戏中的暴力情节;

- 避免使用可能引发观众模仿的危险动作或语言;

- 对包含暴力内容的游戏画面进行技术处理(如模糊化处理)。

随着中国互联网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的不断完善,网络直播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法律挑战。对于游戏主播而言,遵守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既是规避法律责任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新法律法规的出台实施,相关从业者还需持续加强学习,建立全面的合规意识,在确保自身合法权益的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