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期末考试试题大一:行政法基本理论及实践应用
行政法基本理论
1.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行政法是指调整一定范围内的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主要特点包括:
(1)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包括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责任等方面;
(2)行政法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律规范,即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和行为;
(3)行政法是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即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守,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行政法是具有稳定性性的法律规范,即行政法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不会频繁变动。
2.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法律保留原则:即行政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策,不得擅自行使行政权力;
(2)法律授权原则:即行政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必须经过法律授权,否则其行为无效;
(3)法律平等原则:即行政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必须平等地对待行政相对人,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歧视;
(4)法律维护公共利益原则:即行政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
3. 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行政法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国家时期的行政制度,但作为独立的法律学科,行政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国家行政制度的发展而形成的。在20世纪初,行政法在法国、德国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20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行政法实践应用
1. 行政行为分类及其特点
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行为,其主要分类包括:
(1)行政许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对行政相对人的种特定行为进行审查,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2)行政命令: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向行政相对人发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要求其按照要求进行行动;
(3)行政调查: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对行政相对人的行为进行调查、了解和掌握的一种行政行为;
(4)行政处理: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对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以维护公共利益的一种行政行为。
2. 行政法实践应用
行政法的实践应用主要涉及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即为无效;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必须符合实际情况,不能超过必要限度。,行政法实践应用还涉及到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性和实体合法性,即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且其内容要符合法律规定。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