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的局限性及其完善路径:从德治与法治的结合谈起

作者:独霸 |

在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行政法作为规范政府行为、调整行政机关与公民关系的重要法律部门,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治理需求的多样化,现行行政法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

文章

行政法困境的提出

在法治建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行政法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规范政府权力运行的基本框架,行政法在维护公民权益、约束行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治理需求的变化,现行行政法律体系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不仅影响了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法治的信心。

从孟子的“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单纯依靠道德约束或单纯依赖制度规范都是远远不够的。在当代法治建设中,“行政法不足”的问题反映了法治与德治结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行政法的局限性及其完善路径:从德治与法治的结合谈起 图1

行政法的局限性及其完善路径:从德治与法治的结合谈起 图1

行政法局限性的表现

1. 法律刚性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

现行行政法律体系是以固定的条文形式呈现的,这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实际行政管理过程中,许多问题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往往难以在现有法律框架中找到确切的解决方案。

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方环保部门在处理一家违规排放的企业时,虽有《环境保护法》作为依据,但具体操作过程中仍面临很多现实困难。一方面,企业可能以技术改造成本过高为由寻求变通;地方政府为了经济指标也可能对执法行为施加压力。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法律条文往往难以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2. 行政主体权力界定不清晰

在实践中,“行政法不足”另一个突出表现是对行政机关权力和责任的界定不够明确。这使得在一些领域容易出现“权力真空”或者“过度干预”的问题。

以城市管理为例,由于《城市规划法》对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细致,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常会出现多部门推诿扯皮的现象。一方面,住建部门可能以规划审批为由延缓进度;街道办事处又可能因为民意收集不足而主张搁置项目。这种因权责不清导致的行政低效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治理的效果。

3. 执法标准不统一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执法随意性等因素的影响,现行行政法律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执行标准往往存在差异。这种不统一不仅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心。

某省交通管理部门与相邻省份交警部门在处理跨区域违法运输问题时,常因执法尺度不一引发争议。有的地方可能仅处以罚款了事,而有的地方则会吊销运营许可,这种执法标准的差异不仅增加了行政相对人的讼累,也在客观上影响了执法的社会效果。

解决行政法不足的路径

1. 完善法律体系:从静态规范向动态调整转变

要解决“行政法不足”的问题,需要对现行法律体行完善。这并非是要制定更多的法律法规,而是要在现有框架下实现更加科学、系统的调整。

一方面,应当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研究,减少原则性规定,增加具体实施细则;也要建立健全法律的立改废释机制,使法律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推进依法行政:从制度约束向能力提升转变

单纯的制度约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法不足”的问题。行政机关应当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还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3. 加强德治引领:实现法治与德治的良性互动

正如孟子所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要解决行政法的局限性问题,必须在法治之外寻找另一种治理力量——那就是德治的力量。

行政法的局限性及其完善路径:从德治与法治的结合谈起 图2

行政法的局限性及其完善路径:从德治与法治的结合谈起 图2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加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崇法尚德的良好氛围。这种“法德并举”的治理方式既能弥补法律刚性的不足,又能增强执法的社会效果。

构建更加完善的法治体系

行政法的完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一蹴而就。但从孟子的古老智慧中我们不难看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才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之道。

我们需要在坚持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提升执法能力,并通过加强道德建设来弥补法律治理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法治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