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与实践探索
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法学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作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法”),不仅是学生理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窗口,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结合高校法学教育实践,探讨如何在行政法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其教学效果。
行政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1. 法治与思政理念的深度融合
行政法作为一门研究行政机关及其行为的法律规范的学科,天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社会属性。在高校法学教育中,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行政法课程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背后的社会治理逻辑和社会责任担当。
2. 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需求
行政法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与实践探索 图1
法学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精通法律条文的“工匠”,更是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法治信仰的专业人才。在行政法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学生从更高的站位理解法律的功能与价值,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服务社会。
3. 法律教育的时代使命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高校法学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法治人才的重要任务。通过在行政法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法治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行政法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设计
1. 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在行政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知识传授有机结合。在讲述“依法行政原则”时,可以结合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律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在讲解“比则”时,可以融入人权保护的理念。
2. 挖掘课程资源中的思政元素
行政法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依法行政原则”不仅体现了法治精神,也反映了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思想;“正当程序原则”则强调了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与保障。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内容,可以将隐性的价值观显性化。
3. 课程设计的具体路径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专题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学习等方式融入思政元素。在讲解“行政处罚法”时,可以选择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作为案例,引导学生从法律与人文的角度进行思考。还可以结合虚拟仿真技术搭建模拟法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行政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1. 专题讨论式党课
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武文良老师通过开设“专题讲授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党课形式,深入探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行政法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与实践探索 图2
2. 课程团队机制
以财经学院《直播营销》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为例,在徐斌华院长的主持下,团队成员从课程设计、实施到评价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方式,实现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
3. 在线学台支撑
高校普遍采用在线学习管理平台(SPOC)来辅助教学。在《行政法》课程中,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微课视频、讨论话题和任务作业,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参与、课后复习。这种模式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新的渠道。
成效
通过在行政法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理论水平,还增强了其社会责任感和法治信仰。广大师生普遍反映,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建立更加全面的法律认知体系。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强化教师团队建设,并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只有将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法治人才。
(字数:3089)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