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
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法律知识部分的考核一向为考试重点,所占分值30%-40%。那么如何备考好这部分知识成为了头等大事。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
行政法的核心知识点概述
行政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规范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以及其行使职权的方式。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行政法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的运用。
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是行政法中的两大重要制度,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理解和掌握这两个知识点的核心要义对于考生而言至关重要。
行政许可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1. 定义与特征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 图1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其主要特征包括:
依申请性:必须由相对人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不得主动作出。
法定性:应当依照法律设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
授益性:通过赋予相对人一定的权利或资格,使其能够从事特定活动。
2. 分类
行政许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普通许可:适用于一般性的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如企业设立登记。
特许:适用于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如采矿许可证。
认可:适用于特定资质或资格的确认,如律师执业证。
核准:适用于特定名称、特定事项的认定,如商标注册。
登记:适用于权利或事实的记载,如不动产权登记。
3. 功能与作用
行政许可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调控经济活动:通过设定市场准入条件,保障经济秩序健康发展。
保护公民权益:防止无序竞争和不正当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特定领域内的活动符合公共利益和社会安全要求。
行政确认的核心内容及法律效果
1. 定义与特点
行政确认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或某种事实关行审查和证明的行政行为。其主要特点包括:
确定性:通过正式文件明确相对人身份或事实状态。
证明力:具有公信力,可作为证据使用。
形式多样性:包括颁发证书、出具证明文件等形式。
2. 常见类型
行政确认的主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身份确认:如公民的户籍登记、身份证发放。
资格确认:如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证。
事实确认:如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3. 法律效果
行政确认行为一经作出,通常具有以下法律效力:
证据效力:可以作为司法机关裁判案件的依据。
权利义务确定力:对相对人而言,具有设定或确认其权利义务的作用。
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的区别
1. 目的不同
行政许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赋予相对人特定资格或权利,实现对社会事务的有效管理。
行政确认的核心目的在于明确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或事实状态。
2. 行为形式不同
行政许可通常表现为颁发许可证件或登记证书的形式。
行政确认则主要体现为出具证明文件或作出认定决定。
3. 法律效果不同
行政许可赋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权利,具有较强的授益性。
行政确认主要起证明和记载作用,不直接赋予新的权利义务。
行政法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分析
1. 基本概念考察
试题通常会涉及对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定义的理解和区分。
"下列属于行政许可的是?"或"以下哪项是行政确认行为?"
2. 分类考察
考查考生对不同类型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行为的辨别能力。
3. 法律效果比较
比较两种制度的区别,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
1. 单选题
根据《行政许可法》,下列属于行政许可的是?
A. 公安机关颁发的身份证
B. 教育局发放的教师资格证
C. 民政局办理的结婚登记
D. 市场监管局核准的企业名称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行政法之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 图2
答案:B
解析:教师资格证的发放属于认可类型的行政许可,符合题意。
2. 多选题
下列关于行政确认的说法正确的有?
A. 行政确认具有证明力
B. 行政确认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C.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属于行政确认
答案:AB
解析:选项C错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属于行政事实行为,而非典型的行政确认。
与复习建议
通过对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这两个核心知识点的学习和分析,我们掌握基本概念、分类及其法律效果是解答相关试题的关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关注高频考点和历年真题,从而提高考试的命中率。
以上内容为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行政法部分的重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