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司考行政法讲义:海关禁止洋垃圾进口政策法规深度解析

作者:苟活于世 |

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是一场挑战,也是提升自身法律素养的绝佳机会。在环境治理、海关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特别是关于“洋”进口的禁止政策,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这篇讲义将从行政法的角度,结合最新法律法规策文件,深度解析海关禁止洋进口的行为及其背后的法律逻辑。

2018年司考行政法讲义的核心内容

司法考试行政法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行政行为合法性、合理性以及程序合法性的理解。2018年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掌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基本制度,注重考察具体行政案例的法律适用。

2018年司考行政法讲义:海关禁止洋垃圾进口政策法规深度解析 图1

2018年司考行政法讲义:海关禁止洋进口政策法规深度解析 图1

2018年的考题以实际案例为导向,特别关注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海关禁止洋进口这一行为,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涉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核心法律法规的具体适用。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将目光投向法律政策的实施细节和具体案例。

海关禁止洋进口的法律依据及其要点

海关总署在2017年发布《关于调整的公告》(简称“禁废令”),标志着全面禁止洋进口。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境外有害物质进入境内。

2018年司考行政法讲义:海关禁止洋垃圾进口政策法规深度解析 图2

2018年司考行政法讲义:海关禁止洋垃圾进口政策法规深度解析 图2

1.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了固体废物管理的基本制度;《海关行政处罚条例》明确了对违法进出口行为的处罚措施。

2. 具体行政行为分析

海关禁止洋垃圾进口是一种典型的行政强制措施。其法律依据包括:

- 实施主体合法:由海关总署统一部署,地方海关执行;

- 行政行为内容合法:明确禁止名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 程序正当性:对违法货物实施扣押、罚款等程序,并保障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权。

3. 典型案例解析

2018年外贸公司未经审批进口废塑料制品案,海关依法没收货物并处以高额罚款。这一案例体现了行政执法的严格性和法律后果的严肃性。

该政策对司法考试的启示

“洋垃圾”禁止令是近年来的重大政策实践,必将在司法考试中有所体现。考生需要着重理解:

1. 行政行为类型:明确识别海关禁止洋垃圾进口属于何种性质的具体行政行为;

2. 法律依据适用:能够准确匹配相关法律法规条文;

3. 法理分析能力:从合法性、合理性角度分析政策的正当性。

学习方法与复习建议

1. 回归教材,梳理知识点

重点研读《行政法与行政执法》教材中关于海关监管、固体废物管理的相关章节;

2. 关注热点案例

收集近年来关于洋垃圾进口的司法判例,分析其中体现的法律要点和争议焦点;

3. 模拟训练

结合历年真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假设一道海关禁止洋垃圾进口的试题,从行政行为性质、法律适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2018年司法考试行政法部分不仅考查考生的知识储备,更注重其实践分析能力。通过对海关禁止洋垃圾政策的学习和研究,考生可以全面理解环境保护与行政执法之间的关系,为应对考试做好充分准备。希望本文能够为考生的复习提供有益指导,助大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