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行政法规的八个主要规定
计量是指实现单位统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为了规范计量行为、保障测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生效的主要计量行政法规及其具体内容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行政法规的八个主要规定 图1
1985年9月6日,第六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下简称《计量法》)。该法主要规定了计量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中国计量法规的制定是以统一单位、保障测量准确性和 legality为核心。
《计量法》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国家实行法定计量单位;规定计量器具必须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要求工业企业对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计量器具进行强制检定等。
为了细化《计量法》的实施,《实施细则》于195年3月14日由批准发布。该细则是对《计量法》的具体补充,规定了具体实施措施和行政处罚条款。
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了强制检定的范围;规定了计量器具制造、修理许可证制度;详细说明了计量违法行为的处罚办法等。
根据《计量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4年12月27日颁布了《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旨在明确违反计量法律的具体行政处罚措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行政法规的八个主要规定 图2
该细则规定了对不同计量违法行为主体的处罚方式,包括罚款、吊销许可证等,并明确了处罚程序和证据规则。
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确保预包装产品计量准确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5年12月30日发布了《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详细规定了计量监督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了销售定量包装的商品的经营者应承担的责任;规定了计量监督抽查的方式方法以及不合格产品的处理程序等。
为了规范外国计量器具在中国市场的流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196年8月26日发布了《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对进口计量器具的报检、审批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
主要内容包括:规定了必须经过型式批准的进口计量器具目录;明确了进口计量器具不得销售和使用的条件;规定了进口计量器具的标识要求等。
根据《计量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1987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检目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明确规定了需要进行强制周期检定的计量器具范围。
主要涉及包括但不限于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贸易结算用计量器等重要领域,确保这些仪器的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促进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8年联合发布了《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该办法规范了能效产品的市场准入和标识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规定了必须粘贴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明确了能源效率标识的定义、样式和技术要求;设立了违反此规定的法律责任等。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6年发布了《环境监测仪器计量检定规程》,详细规定了环境监测仪器的计量检测要求和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列明了各类环境监测仪器的具体计量检定项目;规定了检定周期和方式;明确了在用仪器的管理要求,以保证其持续符合技术要求并准确可靠地运行。
以上八个主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行政法规构成了完善的计量法律体系,从基础立法到实施细则、再到具体操作规范,确保了测量活动的统一性和准确性。这些法规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为国家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提供了重要保障。
未来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中国将继续完善和更新计量法律法规,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进一步提升计量工作的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