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行政法——《行政法通则》——颁布时间揭秘》
行政法是调整一定范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有独特的特点,即一方面要遵循法的基本原则,要体现国家行政机关的意志和行为模式。探讨我国部行政法——《行政法通则》的颁布时间,分析其背景和意义,以期为理解我国行政法的发展历程参考。
《行政法通则》的颁布时间及其背景
《行政法通则》是中国历史上部系统的行政法典,于1982年3月19日颁布实施。该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法体系的初步建立,对于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法典的制定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中国正处于时期,国家行政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但是,由于改革措施不够科学和配套,导致行政机构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行政法制建设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中国政府决定制定《行政法通则》。
《我国部行政法——《行政法通则》——颁布时间揭秘》 图1
《行政法通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行政法通则》共分为总则、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监督、法律责任、附则等六部分,共有八章、四的一条。该法典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1. 总则。《行政法通则》总则规定了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制度和行政法的基本目的。
2. 行政组织。该法典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干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3. 行政行为。该法典规定了行政行为的基本原则、种类、程序、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4. 行政监督。该法典规定了行政系统内部及其同人民群众的监督方式、程序、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5. 法律责任。《行政法通则》规定了行政违法的法律责任及其承担方式。
6. 附则。《行政法通则》规定了施行日期、历史法律的处理等内容。
《行政法通则》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法体系的初步建立,对于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