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据学名词解释大全》
刑事证据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证据的学科,主要研究如何收集、评估、分析和使用证据来证明犯罪事实,以及如何保护被告人的权利和确保公正审判。刑事证据学名词解释全集是指对刑事证据学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和概念进行解释和定义的参考书籍或资料集。
刑事证据学名词解释全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刑事证据学名词解释大全》 图2
1. 证据的定义和分类:证据是指在法庭审判中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信息或物品。证据可以分为 primary evidence 和 secondary evidence 两种,其中 primary evidence 是指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犯罪现场遗留的物证、被告人的供述等;secondary evidence 是指通过其他证据获得的信息,如被告人的口供笔录、鉴论等。
2. 证据的收集和保护:证据的收集需要遵循法律程序和规则,如搜查、扣押、查封等。证据的保护是指对证据的保存、保管、管理等工作,以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 证据的评估和分析:证据的评估是指对证据的可靠性、可信度、可靠性等方面进行评估。证据的分析是指对证据的内容、形式、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
4. 证据的使用和效力:证据的使用是指在法庭审判中使用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证据的效力是指证据对案件判决的影响程度。
5. 证据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证据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是指在法庭审判中,证据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如提供证据、保护证据、遵守法律规定等。
刑事证据学名词解释全集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参考书籍或资料集,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刑事证据学的相关知识,为学习刑事证据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刑事证据学名词解释大全》图1
总论
刑事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用于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证据和资料。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多种形式。刑事证据学作为一门研究刑事证据的学科,对于保障刑事诉讼的公正、公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刑事证据学名词解释大全》旨在对刑事证据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阐述,为我国刑事证据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大全共分为总论、分类论、实践论三部分,共计五个篇幅,具体如下:
(一)总论
1. 刑事证据的概念与特点
2. 刑事证据的价值目标
3. 刑事证据的分类
4. 刑事证据的收集、固定、审核与运用
(二)分类论
1. 物证
2. 书证
3. 证人证言
4. 视听资料
5. 电子数据
6. 检验鉴定意见
7. 勘验笔录
8. 照片、录音、录像
(三)实践论
1. 刑事证据的收集
2. 刑事证据的固定
3. 刑事证据的审核
4. 刑事证据的运用
5. 刑事证据学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
(四)特殊论
1. 犯罪现场证据
2. 犯罪手段证据
3. 犯罪后果证据
4. 犯罪原因证据
5. 犯罪环境证据
(五)国际论
1. 国际刑事证据 law 的发展
2. 国际刑事证据标准
3. 国际刑事证据
参考文献
1. 张明楷. 刑事证据学[M]. : 法律出版社, 2010.
2. 理查德 哈里森. 刑事证据学[M]. :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4.
3. 汪建成. 刑事证据学教程[M].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4. 周光权. 证据学原理[M]. : 大学出版社, 2016.
5. 陈光中. 刑事证据学[M]. : 法律出版社, 2019.
致谢
感谢我国各位学者、专家、实践工作者在研究、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和支持,感谢各位同行和读者的关注与鼓励。希望《刑事证据学名词解释大全》对刑事证据学的研究和发展有所贡献。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