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别人名誉权,是犯罪行为吗?》
侵犯别人名誉权,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名誉是人格权的一种。我国《民法典》千零一百一十六条规定:“下列内容,应当推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一)以书面、口头等形式传播虚假信息;(二)足以使他人社会评价降低;(三)对他人造成精神损害。”根据这一规定,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上述三种行为之一,即构成侵犯别人名誉权。而侵犯名誉权,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构成犯罪。
侵犯别人名誉权的认定
1. 行为的构成要件
侵犯别人名誉权的行为,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构成要件:(1)行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过错;(2)行为方式为传播虚假信息;(3)行为后果表现为他人社会评价降低。
2. 排除其他类似行为
以下行为,虽然可能对他人造成一定的精神损害,但不构成侵犯别人名誉权:(1)新闻报道、评论在新闻传播中的正常评论;(2)艺术创作中的虚构;(3)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侵犯别人名誉权的法律后果
侵犯别人名誉权,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构成犯罪。具体刑罚为:
1. 对于侵犯他人名誉权,造成他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 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还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具体金额根据情节轻重确定。
侵犯别人名誉权的纠纷解决途径
当发生侵犯别人名誉权的纠纷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协商解决;(2)调解解决;(3)诉讼解决。协商、调解解决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侵犯别人名誉权的防范措施
为了避免侵犯别人名誉权,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遵守法律规定,不捏造、传播虚假信息;(2)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不侮辱、诽谤他人;(3)在传播信息时,要尊重他人的名誉权,不得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肖像、姓名等。
侵犯别人名誉权是犯罪行为。对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应当严格依法处理,以维护社会公平、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侵犯别人名誉权,是犯罪行为吗?》 图1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