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驾驶罪:刑事诉讼法中的法律条款与规定
危险驾驶罪的概念及特点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等机动交通工具,违反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危险驾驶罪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危险驾驶行为发生在道路上,涉及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等机动交通工具。
2. 危险驾驶行为违反了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规定,包括超速、超载、逆行、疲劳驾驶、驾驶时分心、不按交通信号灯通行等。
危险驾驶罪:刑事诉讼法中的法律条款与规定 图1
3. 危险驾驶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包括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危险驾驶罪的法律条款与规定
危险驾驶罪在中国《刑法》中设有专门条款,即危险驾驶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刑法》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危险驾驶罪的法律责任与处罚
危险驾驶罪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根据其具体情节和危害后果轻重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 对于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2. 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对于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 对于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事诉讼中危险驾驶罪的证据收集与审查
在刑事诉讼中,对危险驾驶罪的证据收集与审查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进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证据的合法性。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和要求,包括书面证据和非书面证据、原始证据和复制证据、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等。
2. 证据的收集与固定。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收集应当遵循合法、自愿、有据的原则,要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对于易损毁、易挥发、易改变或者易灭失的证据,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3. 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审查,是指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分析、核实、比对、认定,判断其是否能够证明案件事实。对于证据存在疑点的,应当排除在案件依据之外。
危险驾驶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为危险驾驶罪的规定了明确的法律条款和处罚,为打击危险驾驶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在刑事诉讼中,对危险驾驶罪的证据收集与审查应当严格依法进行,确保案件证据确凿、合法、可靠。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