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单选题: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与运用
刑事诉讼是依法对犯罪分子进行审判、定罪和量刑的程序,证据是刑事诉讼中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证据的收集与运用直接关系到案件事实的认定,证据收集与运用的合法性、准确性、全面性是确保刑事诉讼公正、公平、公开的重要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有据的原则,确保案件证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原则
1. 合法性原则: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使用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不得使用威胁、利诱、欺骗等手段迫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和其他人员作证。
2. 自愿性原则: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应当基于当事人的自愿,不得使用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迫使当事人作证。当事人可以自行提供证据,也可以委托律师等近亲属或者其他人代为收集证据。
3. 有据原则: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应当有据可依,即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收集、固定、运用程序,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全面性原则: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应当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案件事实,确保不遗漏任何与案件有关的信息,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合法权益。
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与运用程序
1. 侦查阶段: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可以采用询问、勘验、检查、搜查等手段收集证据。对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应当录音、录像,并文字记录。
2. 审查阶段:在审查阶段,审查机关可以采用审阅、调取、勘验、检查、询问等手段收集、固定证据。审查收集的证据应当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案件事实。
3. 审判阶段:在审判阶段,审判机关可以采用质证、认证等手段对证据进行审查、认定。对于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审判机关应当进行质证,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单选题: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与运用 图1
4. 执行阶段:在执行阶段,执行机关可以采用查封、扣押、冻结等手段对证据进行保管、运用。执行机关应当依法使用证据,不得使用证据来达到非法目的。
证据的收集与运用是刑事诉讼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有据的原则,确保案件证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侦查、审查、审判和执行机关在证据收集与运用过程中,都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公平、公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健康运行,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