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害烈士的名誉是刑事诉讼吗

作者:怎忆初相逢 |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英雄烈士被视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象征,其名誉权受到特殊保护。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或个别网民通过网络传播违法信息,对英雄烈士的名誉进行侮辱和诽谤,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就“损害烈士的名誉是否属于刑事诉讼”的问题展开分析,探讨相关法律适用、法律责任以及司法实践中的争议点。

损害烈士的名誉是刑事诉讼吗 图1

损害烈士的名誉是刑事诉讼吗 图1

“损害烈士的名誉”是什么

“损害烈士的名誉”是指通过言语、文字、图像或其他形式对烈士的荣誉和声望进行贬损或破坏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而对于英雄烈士的名誉保护,则不仅限于私权利范畴,还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明确规定“英雄烈士的姓名、 portraits、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这意味着对英雄烈士名誉的损害行为,已从单纯的民事侵权行为上升为违法行为甚至犯罪行为。

损害烈士的名誉是否构成刑事诉讼

在司法实践中,“损害烈士的名誉”可能涉及刑事诉讼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

1. 刑法规定的罪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赋予英雄烈士近亲属对侵害名誉行为提起刑事诉讼的权利。

2. 情节严重性是关键

是否构成犯罪需要综合考量行为的具体方式、传播范围、社会影响等因素。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诋毁烈士的言论,引发公众哗然,破坏社会稳定的,更容易被认定为情节严重,从而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

损害烈士的名誉是刑事诉讼吗 图2

损害烈士的名誉是刑事诉讼吗 图2

3. 行政处罚与刑事诉讼的界限

对于轻微损害烈士名誉的行为,机关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罚法》进行行政处罚。只有在行为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时,才应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条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 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为名誉权保护提供了法依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千零二十四条明确,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

- 千八十五条进一步规定了侵害英雄烈士姓名、 portraits、名誉、荣誉的具体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 第二条规定,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

- 第十二条明确赋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

4. 司法解释

- 明确表示,对于侵害英雄烈士名誉的行为,可以根据《刑法》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司法实践中典型案例

案例一:网络侮辱烈士案

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不当言论,丑化一位抗日战争时期的烈士。法院以侮辱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五千元。

案例二:诽谤英雄名誉案

一名博主在其个人网站上发表文章,虚构并传播战斗英雄的负面信息。检察机关依公益诉讼程序提起公诉,法院最终以诽谤罪定罪量刑。

这些案例充分说明,“损害烈士的名誉”并非单纯的道德问题或民事纠纷,而是具有明确法律后果的行为。

国际比较与启示

从国际视角看,许多国家都对英雄人物的名誉保护制定了专门法律规定。

- 美国:通过《爱国者法案》加强了对战争英雄及其家属的保护。

- 俄罗斯:设立了“英雄纪念日”,并严格禁止任何损害英雄形象的行为。

- 德国:对于侮辱、诽谤国家象征和历史人物的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刑罚。

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在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时参考借鉴。

“损害烈士的名誉”在特定条件下确实构成刑事诉讼。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公众法治意识的提升,此类行为将受到更加严格的法律约束。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执法和司法协同,共同维护英雄烈士的尊严与荣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文完)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