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采矿罪立案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采矿罪立案条款是指在刑事诉讼中,针对采矿罪行的侦查和起诉所涉及的法律规定和程序。采矿罪是指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非法开采、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包括非法采矿、盗采矿石、倒卖倒买矿石等。
根据中国《刑法》第341条规定,采矿罪是一种刑事犯罪,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对于采矿罪的立案,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具有非法开采、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非法开采指未取得许可证或者许可证已过期而进行开采,破坏矿产资源指对尚未开采的矿产资源进行破坏或者滥用矿产资源的行为。
2. 达到一定的数量标准。对于非法开采的矿产资源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或者破坏矿产资源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立为刑事犯罪案件。
3. 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如果犯罪嫌疑人逃往国外,或者在犯罪后逃往其他地方,躲避法律追究,也应当立为刑事犯罪案件。
在刑事诉讼中,对于采矿罪的立案,需要由机关或者检察机关进行侦查和起诉。机关在侦查采矿罪时,应当根据犯罪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调查和取证,并制作相应的侦查报告。检察机关在起诉采矿罪时,应当根据机关制作的侦查报告和相关证据材料,向法院提起公诉。
采矿罪立案条款是刑事诉讼中重要的法律程序,对于维护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采矿罪立案的规定图1
关于采矿罪立案的规定
采矿罪,是指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非法开采、破坏矿产资源,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341条的规定,采矿罪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明确采矿罪立案的标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一起来探讨。
犯罪构成要件
要构成采矿罪,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构成要件:
1. 客体要件。采矿罪的客体是矿产资源,即地下的矿产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的开采、采选、洗选、占用、破坏等行为。
2. 客观要件。采矿罪的行为是违反矿产资源法的规定,非法开采、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特点。
3. 主体要件。采矿罪的主体是自然人或者单位。自然人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个体社会成员,单位是指依法设立,具有独立财产,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并以其财产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
4. 主观要件。采矿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非法开采、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会破坏矿产资源,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标准
《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具体标准,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
1. 数额方面。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采矿罪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可以结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破坏矿产资源罪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的规定进行认定。破坏矿产资源罪数额较大的,为5000元以上不满100万元;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为1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
2. 情节方面。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采矿罪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的规定,具有以下情节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非法开采、破坏矿产资源,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2)非法开采、破坏矿产资源,造成之神、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3)非法开采、破坏矿产资源,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引起广泛关注,社会舆论纷纷关注的;(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节。
立案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关于采矿罪立案的规定 图2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对于符合采矿罪构成要件的案件,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进行立案侦查。在立案侦查过程中,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收集相关证据,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传唤、调查、取保候审等措施。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制作《犯罪嫌疑人为犯》或者《刑事犯罪嫌疑人为单位》的犯罪案件立案侦查告知书,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享有合法权益,并通知犯罪分子所在单位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审判程序
在审判程序方面,《刑事诉讼法》第185条明确规定,审判机关对采矿罪案件,应当依法进行审判。审判机关在审理采矿罪案件时,应当充分考虑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等因素,根据法律的规定,作出公正的判决。
采矿罪作为破坏矿产资源的重要犯罪行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维护矿产资源的正常开发和利用,保障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依法严格打击采矿犯罪行为,依法严惩犯罪分子。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执法、严格司法等措施,切实加强采矿罪的打击和预防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