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可以撤案吗?撤销案件的条件、程序及法律依据解析

作者:心葬深海 |

在司法实践中,刑事犯罪案件是否能够撤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撤案”,是指侦查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经过审查认为不符合继续追究刑事责任的条件,依法决定终止案件侦查的行为。从法律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角度,详细解读刑事犯罪可以撤案的情形、程序及其法律依据。

刑事犯罪撤案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侦查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撤销案件:

1. 没有犯罪事实

如果经过初步调查发现,的“犯罪”行为不符合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或者根本没有发生任何违法犯罪行为,则应当立即终止案件侦查并撤案。

甲乙之间因合同纠纷产生争议,乙报警称甲诈骗,但经调查证实双方属于经济纠纷,没有诈骗犯罪事实;

刑事犯罪可以撤案吗?撤销案件的条件、程序及法律依据解析 图1

刑事犯罪可以撤案吗?撤销案件的条件、程序及法律依据解析 图1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司机因紧急避险导致他人轻微受伤,经查其行为不符合刑法规定的“过失致人重伤罪”。

2. 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

即使存在一定的违法行为,但如果情节显着轻微且未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则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张三与李四因口角发生肢体冲突,但双方伤情均为轻微 scratches,经过调解已和解;

王五违反交通规则在小区内低速行驶,未对他人造成任何危险或损害。

3. 不属于本机关管辖

公安机关、检察院等侦查机关在受理案件时,如果发现案件不属于本机关管辖范围,则应当依法将案件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机关。

北京市某区公安分局接到一起经济犯罪报案后,经审查发现案件应由北京市税务局管辖处理,遂作出撤案决定;

公安机关发现一起涉及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线索,应当依法移送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或相关纪检监察部门。

4. 已过追诉时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如果犯罪行为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追诉期限,则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王某因涉嫌盗窃罪于2015年被公安机关登记立案,但案件久拖未决,在2030年时,距离案发已经过了二十年的最长追诉时效(具体追诉时效根据刑法分则规定),此时即可依法撤案。

5. 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如果犯罪嫌疑人存在精神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其在作案时不具备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则不应追究刑事责任。

李某因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在发病期间实施了暴力伤害行为,经鉴定确认其在犯罪时处于无法辨别是非的状态;

赵某为先天性智力障碍患者,日常生活需他人照料,且无法理解法律规范。

6.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包括但不限于:

行为人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外国驻华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刑事责任问题需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情况。

刑事犯罪撤案的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配套司法解释的规定,侦查机关在决定撤销案件时应当严格遵循以下程序:

1. 撤案初审

对于已经立案侦查的案件,在初步调查过程中发现符合撤案条件的,承办人应当制作《撤销案件意见书》,提出具体的撤案理由和法律依据,并报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或检察院检察长审查批准。

2. 法律文书送达

对于决定撤销的案件,应当及时向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书面说明理由。必要时,还需要将相关材料移送其他机关处理。

3. 案卷归档与保密

撤案后应当将所有案卷材料按照规定整理归档,并严格履行保密义务,避免泄露国家秘密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对于不宜公开的案件信息,应当依法采取保护措施。

不予立案的情形分析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情形可能导致侦查机关决定不予立案:

1. 证据不足:报案人提供的线索和证据不足以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

2. 管辖权异议:对案件性质或管辖范围存有争议;

3. 轻微违法:仅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无需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分析

案例一:

甲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经税务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发现该公司的行为属于初犯且已足额补缴税款,并积极整改。公安机关认定其情节显着轻微,作出撤案决定。

案例二:

刑事犯罪可以撤案吗?撤销案件的条件、程序及法律依据解析 图2

刑事犯罪可以撤案吗?撤销案件的条件、程序及法律依据解析 图2

犯罪嫌疑人乙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逮捕,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了新的证据证明乙的行为系正当防卫,则应当依法撤销案件。

刑事犯罪是否能够撤案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案件事实、证据情况以及法律规定等。正确适用撤案制度既有助于保障无辜者不受追究,又能提高司法效率,避免有限的侦查资源浪费在不应该继续追查的案件上。

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司法实践的积累,相信有关撤销案件的程序和标准将更加明确,更好地实现公正司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