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书范文是什么?全面解析及其写作指南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书?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书(以下简称“诉讼书”)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依法提起的,要求被告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文书。这种诉讼形式兼具刑事实体法和民事程序法的特点,旨在通过一个案件解决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问题,是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在司法实践中,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书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在故意伤害、盗窃、交通肇事等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时,往往需要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于很多人而言,如何撰写一份符合法律要求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书仍然存在诸多疑问。从定义、适用范围、格式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提供写作指南。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书的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具体而言,这种诉讼适用于以下情形: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书范文是什么?全面解析及其写作指南 图1
1. 造成人身损害:如故意伤害、杀人、等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受伤或死亡。
2. 造成财产损失:如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的财物受到损失。
3. 其他侵权行为:如暴力干涉婚姻自由、侮辱、诽谤等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刑事案件都适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侵占案件中,由于被告人并未对被害人实施暴力或其他侵权行为,通常不支持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请求。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书的格式与内容
一份完整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书应当包含以下几部分
1. 当事人信息
原告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住址等。
被告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住址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告人已被羁押,应当注明其羁押场所。
2. 案由
简要说明提起诉讼的法律依据和案件基本情况。“因被告人张三故意伤害罪导致原告李四受伤,现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
3. 诉讼请求
明确列出要求被告承担的具体民事赔偿项目和金额。常见的赔偿项目包括:
医疗费:包括住院费用、药品费用等。
误工费:因治疗或康复导致的收入损失。
护理费:需要他人护理所产生的费用。
交通费:就医过程中产生的交通费用。
营养费:根据医嘱支付的营养费用。
残疾赔偿金:因伤致残导致的经济损失。
死亡赔偿金:被害人死亡时的赔偿项目。
4. 事实与理由
详细说明案件的事实经过和法律依据。包括:
被告人的具体犯罪行为及其对被害人造成的损害后果。
受害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如医疗票据、鉴定意见书等)。
引用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xxx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xxx条。
5. 法律依据
明确引用与案件相关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一百八十二条:“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6. 证据清单
列出所有支持诉讼请求的证据材料。
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医疗费发票。
受害人的收入证明(用于计算误工费)。
鉴定机构出具的伤残鉴定意见书。
7. 与签名
明确表达原告的诉求,并由原告或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注明日期。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书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 特点:
兼具刑事和民事双重性质。
诉讼请求必须基于犯罪事实且有法律依据。
受理范围严格受限于法律规定。
2. 注意事项:
撰写时应当注意客观性和真实性,不得虚构或夸大损失。
赔偿金额应合理计算,避免过高或过低。
如需委托律师代为提起诉讼,应当与律师充分沟通案件细节。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被告人张三因与被害人李四发生口角,持刀将李四砍伤,导致其住院治疗一个月,并评定为十级伤残。李四因此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
诉讼书
原告信息:姓名李四,性别男,年龄30岁。
被告信息: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25岁,羁押于某看守所。
案由:故意伤害致人受伤。
诉讼请求: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书范文是什么?全面解析及其写作指南 图2
医疗费:10,0元;
误工费:3,0元(按月收入3,0元计算,误工一个月);
护理费:2,0元;
营养费:1,0元;
残疾赔偿金:60,0元;
共计76,0元。
事实与理由:
张三因琐事故意伤害李四,导致其受伤住院,并评定为十级伤残。
提供医疗票据、诊断证明书、工资收入证明等证据材料。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书是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撰写时应当注意格式的规范性和内容的完整性,确保各项诉求有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支持。对于复杂的案件,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提高诉讼成功的概率。通过本文的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理解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诉讼书的核心要点及其实际应用。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