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抢夺罪的立案标准|司法认定与法律适用

作者:Meets |

抢夺罪?

抢夺罪是刑法规定的侵犯财产犯罪之一,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他人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抢夺罪的构成要件

要构成抢夺罪,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法定条件:

1. 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种目的是指行为人希望通过夺取他人财物而获得该财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2. 客观方面:

构成抢夺罪的立案标准|司法认定与法律适用 图1

构成抢夺罪的立案标准|司法认定与法律适用 图1

行为人实施了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公然”意味着在公共场合或者有足够证据表明行为人是以公开的方式进行的。

财物必须是公私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但通常指易于移动的物品。

数额较大。这是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具体数额标准由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

3. 客体方面:侵犯的是他人对财物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属于直接侵害公民财产权的行为。

4. 主体方面:一般主体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抢夺罪的司法认定标准

在司法实践中,构成抢夺罪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证据和事实:

构成抢夺罪的立案标准|司法认定与法律适用 图2

构成抢夺罪的立案标准|司法认定与法律适用 图2

1.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必须是公然夺取的行为,且造成财物损失。如果是在他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秘密拿走他人财物,则可能构成盗窃罪,而非抢夺罪。

2. 数额较大:

根据《关于办理盗窃、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条的规定,各地区法院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具体数额。

在某省,数额较大的起点可能是价值人民币一千元以上;巨大可能是五千元以上;特别巨大则是二万元以上。

3. 主观故意的证明:需要通过行为人的供述、现场监控录像等证据来证明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4. 情节因素:

如果是携带凶器抢夺,则按抢劫罪论处。

如果是多次实施抢夺,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夺,或者造成被害人重伤以上后果的,则属于有“其他严重情节”,应加重处罚。

抢夺罪与其他财产犯罪的区别

1. 与盗窃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方式:

盗窃是以秘密手段获取;

抢夺则是以公开、强行的方式夺取。

2. 与抢劫罪相似,但有以下不同:

抢劫罪要求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

抢夺罪通常是利用被害人来不及阻止的机会夺取财物。

抢夺罪的法律适用及典型案例

案例分析:

案例一:张某某在商场公然抢夺顾客手提包案。经审理查明,被告人张某某趁人多拥挤之际,拉扯被害人的拎包带子,将包强行夺得后逃离现场。包内财物价值共计人民币三千元。

法院认为,张某某的行为符合抢夺罪的构成要件,且数额较大,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五千元。

案例二:李某某在公交车上抢夺乘客案。被告人利用乘客下车时注意力不集中之机,夺取其手中的并迅速逃离。

法院认为,公交车属于公共场所,符合“公然”要件;价值一千八百元,符合数额较大标准,依法判决有期徒八个月,并处罚金二千元。

法律适用要点:

1. 行为方式:是否在公开场所;

2. 财物价值:是否达到立案标准;

3. 情节因素:是否有加重情节(如携带凶器、多次作案等)。

抢夺罪作为侵财类犯罪,其核心在于对财产所有权的侵犯。司法实践中,准确区分抢夺与盗窃、抢劫等相似行为是关键。认定是否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时,还需结合各地的具体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确保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公正性。

(本文案例中的被告人均为化名)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