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犯罪构成要件及其分类

作者:茶蘼 |

犯罪构成要件,简称“犯罪要件”,是指在刑法中,用来认定犯罪成立的必备条件。在我国刑法分则中,犯罪构成要件是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基本依据。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构成要件包括主犯、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客体要件等,具体包括哪些要件,则需结合具体罪名进行判断。本章将重点介绍犯罪构成要件及其分类。

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要件是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基本条件,包括主犯、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客体要件等。

(一)主犯

主犯,又称犯罪主犯,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犯罪分子。在我国刑法中,关于主犯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刑法总则第25条规定:“为了犯罪,或者教唆、组织他人犯罪的,是主犯。”具体到各罪名,如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等,主犯的认定则需结合具体案件情况来判断。

(二)客观要件

客观要件,又称犯罪事实,是指犯罪行为对国家和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具体表现为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事实。客观要件是犯罪构成要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是否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如盗窃罪,只要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即视为客观要件满足,无需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犯罪故意或其他主观要件。

(三)主体要件

主体要件,又称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我国刑法规定,犯罪主体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并具有犯罪故意或者犯罪过失。具体而言,犯罪主体可以分为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包括本国公民和外国公民。单位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组织。在某些犯罪行为中,犯罪主体还可以是自然人和单位的 combination,即共同犯罪。

(四)客体要件

客体要件,又称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对象。犯罪客体包括物质财富、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具体而言,客体要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物质财富。包括动产和权利,如现金、毒品、枪支等。

2. 人身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等。

3. 财产权利。包括物权、知识产权等,如土地使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

刑法学犯罪构成要件及其分类 图1

刑法学犯罪构成要件及其分类 图1

4. 其他客体。如公共安全、公共秩序、环境资源等。

犯罪构成要件的分类

犯罪构成要件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其中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犯罪客体的不同,将犯罪构成要件分为物质犯罪构成要件和非物质犯罪构成要件。

(一)物质犯罪构成要件

物质犯罪构成要件主要指涉及物质财富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盗窃罪、抢劫罪、诈骗罪等。这类犯罪行为的主要特征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且犯罪行为与物质财富有关。

(二)非物质犯罪构成要件

非物质犯罪构成要件主要指涉及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非物质利益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侵犯知识产权罪等。这类犯罪行为的主要特征是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财产权利,且犯罪行为与物质财富无关。

犯罪构成要件是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基本条件,包括主犯、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客体要件等。了解犯罪构成要件及其分类有助于法律工作者在办理案件时准确判断犯罪事实,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提供法律依据。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