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隐私权: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作者:L1uo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个人信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现象也日益严重。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我国于2020年5月22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对隐私权进行了明确规定,为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从《民法典》中关于隐私权的条款、个人信息保护的措施以及如何行使隐私权等方面进行论述。

《民法典》中关于隐私权的条款

《民法典》第四编“人格权”中,对隐私权进行了详细规定。第四百二十四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声音、荣誉、隐私等权利。”第四百二十四条明确了隐私权的范围,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声音、荣誉等方面。《民法典》第四百二十四条第五款规定:“自然人享有对个人信息的请求权、知情权、表达权、删除权、保护权等权利。”这一条款进一步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

个人信息保护的措施

(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我国在《民法典》中明确了隐私权的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从法律层面对个人信行保护。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如《个人信息保护法(案)》等,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

(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技術手段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运用技术手段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至关重要。《民法典》中提到,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为此,各类加密技术、安全认证机制、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等应运而生,为个人信息提供多层次的安全防护。

(三)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宣传教育

个人信息保护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还需要全民的参与。我国应当加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信息保护意识,让更多人了解《民法典》中关于隐私权的规定,掌握个人信息保护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如何行使隐私权

在《民法典》的保障下,个人信息主体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相关部门等采取措施,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当个人信息遭受泄露、滥用等侵害时,个人信息主体可以依法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在实际操作中,个人信息主体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及时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的迹象

个人信息主体应当关注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被泄露,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网络运营者、相关部门进行咨询、举报,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个人信息继续泄露。

(二)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

个人信息主体应当加强对自己个人信息的保护,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要注意设置好密码,不轻易将个人信息透露给他人。

(三)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个人信息主体应当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习《民法典》中关于隐私权的相关规定,了解自己的权利,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依法维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隐私权进行了明确规定,为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民法典》的保障作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让个人信息安全得到更好保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