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网络犯罪|法律风险防范与治理分析
计算机信息网络犯罪的定义与发展概述
在当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计算机信息网络犯罪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这一类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具有极强的技术性和隐蔽性。狭义上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犯罪特指针对计算机系统及网络设施本身的攻击行为;广义概念则涵盖所有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实施的违法活动,包括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数据窃取等。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2021—2023年)》统计,近三年来仅检察机关办理的网络犯罪案件就达8203件1625人之多,主要罪名包括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以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
计算机信息网络犯罪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传统犯罪手段不断升级,新型犯罪模式层出不穷。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新业态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虚假投资理财App、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等新型诈骗手法屡见不鲜。这些犯罪不仅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还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安全。
主体部分:计算机信息网络犯罪的主要罪名与特点
计算机信息网络犯罪|法律风险防范与治理分析 图1
1. 主要罪名分析
(1)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该罪名为近年来网络犯罪中的"高频罪名",主要针对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等帮助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情节严重者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实务案例中,张三因向多个诈骗团伙提供技术支撑被追究本罪责任,最终获刑五年。
计算机信息网络犯罪|法律风险防范与治理分析 图2
(2)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该罪名主要规制未经允许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或采用技术手段窃取数据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对相关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
典型案例中,李四因电商平台支付系统被判七年有期徒刑。
(3)诈骗类犯罪
网络诈骗是信息网络犯罪中的重灾区,具体包括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等多种形式。仅2023年检察机关办理的诈骗案件就达数千件之多。
虚假投资理财平台以高回报为诱饵,利用人性贪婪实施诈骗,在全社会范围内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4)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降临,公民个人信息的价值日益凸显,相关犯罪活动也越发猖獗。《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对此类行为作出了专门规定。
案例显示,王五因出售超过千条个人信息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网络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
(1)技术化、智能化特征明显
犯罪分子不断升级作案手法,大量运用AI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实施新型犯罪。部份犯罪组织已形成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犯罪链条。
跨境诈骗团伙利用AI换脸技术伪造企业视频,致使多家公司蒙受巨额损失。
(2)犯罪分工日益精细化
传统"单兵作战"模式逐渐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模式。从技术支撑到赃款,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这种组织化趋势大大提高了犯罪效率,也增加了打击难度。
(3)跨境犯罪现象突出
网络的虚拟性为跨境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部份案件涉及境内外多个地区的犯罪分子共同参与。
2023年曝出的一个特大网络诈骗团伙,其骨干成员分布于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
技术治理与法律规制:构建综合防控体系
面临日益严峻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犯罪挑战,单纯依靠事后打击已难以实现有效防范。需要在法治保障、技术防护、社会治理等多个层面构建综合防治体系。
1. 完善法律制度
(1)加快制定专门立法
针对当下快速变化的技术背景,应考虑制定专门的信息网络安全法,对新型犯罪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建议设立数据安全评估机制,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2)加大刑罚惩治力度
根据犯罪态势发展适时调整量刑标准,在保持适度威慑力的注重区分情节轻重。
建议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严重网络犯罪分子纳入失信惩戒范围。
2. 提升技术防护能力
(1)加强技术研发投入
重点突破网络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传输等关键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议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高校和企业开展相关研究。
(2)强化网络安全教育
通过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网络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3.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1)构建多方共治格局
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各尽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局面。建议建立网络犯罪举报奖励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防范工作。
(2)加强国际
针对跨境网络犯罪的特点,积极参与国际执法,推动相关领域国际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已有多国联合侦破的重大案件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4. 健全预防预警机制
(1)完善风险监测系统
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覆盖全网的实时监控体系。对高危区域和重点行业实施定向监测。
(2)强化应急响应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在发现疑似犯罪线索后时间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构建和谐网络空间任重道远
计算机信息网络犯罪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其治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对主要罪名的风险防范、对技术手段的创新运用、对企业责任的有效落实以及对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才能构建起有效的预防和治理体系。司法机关应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惩犯罪分子;社会各界也应增强法治意识,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提高警惕,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
展望人工智能时代的网络安全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信息网络犯罪手段将更加智能化、隐蔽化,这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持续关注技术发展动态,前瞻性地制定应对策略,确保防范措施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