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活动罪解释|法律适用与司法实务深度分析

作者:异魂梦 |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已经成为社会治安的重要威胁。为了应对信息化时代犯罪手段的多样化和隐蔽化,《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并于2019年正式实施。与此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与实践案例,深入分析《网络犯罪活动罪解释》的核心内容及其在司法实务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法律从业者提供有益参考。

网络犯罪活动罪解释的概述

网络犯罪活动罪解释|法律适用与司法实务深度分析 图1

网络犯罪活动罪解释|法律适用与司法实务深度分析 图1

(一)定义与背景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行为,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名于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中正式增设,旨在应对日益猖獗的网络犯罪现象,尤其是那些为上游犯罪提供支持和服务的“灰色产业链”。

《解释》作为对该罪名的具体细化规定,明确了主观明知的认定标准、情节严重的情形以及与其他犯罪的竞合处理等问题。这一司法解释不仅填补了立法上的空白,也为司法机关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操作指引,标志着我国网络犯罪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核心内容

《解释》共计十七条,涵盖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多个方面。其中与“网络犯罪活动罪”直接相关的条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观明知的认定:明确了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广告推广”等行为。

2. 情节严重的情形:列举了七种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提供帮助、多次为他人实施诈骗等犯罪提供帮助等。

3. 共同犯罪的处理:规定了对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而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的行为的定罪量刑标准。

(三)现实意义

《解释》的出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统一司法尺度:解决了此前司法实践中对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适用范围和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2. 强化法律震慑:通过对情节严重行为的认定,加重了对上游犯罪支持者的惩罚力度,有效遏制了犯罪链条的延展。

3. 推动社会治理:明确了网络犯罪中技术支持、广告推广等环节的责任,有助于从源头上切断犯罪网络。

网络犯罪活动罪解释在司法实务中的适用

(一)主观明知的认定

《解释》条明确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这里的“明知”既包括事前明知,也包括事后明知,甚至可以推定明知。司法实践中,判断“明知”的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几点:

1. 行为人的供述和辩解;

2. 技术手段的特殊性:如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或工具;

3. 交易记录与资金往来:支付结算、广告推广等行为是否异常;

4. 行业规则与经验常识:明知某些行业领域存在较高风险,仍为其提供服务。

网络犯罪活动罪解释|法律适用与司法实务深度分析 图2

网络犯罪活动罪解释|法律适用与司法实务深度分析 图2

案例分析:在某网络诈骗案中,被告人为诈骗团伙提供了技术支持。尽管其声称“不知道客户用途”,但法院根据其提供的技术特点和交易记录认定其具有主观明知,最终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定罪处罚。

(二)情节严重情形的认定

《解释》第五条列举了七种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

1. 为危害国家安全犯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