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帮信罪的法律认定与司法实践

作者:no |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犯罪呈现出专业化、链条化的特点。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作为一种新型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司法实践中较为高发的案件类型。以陈超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一案为例,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对"帮信罪"的法律认定、量刑标准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构成该罪的客观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1. 行为人主观方面:必须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活动

陈超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帮信罪的法律认定与司法实践 图1

陈超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帮信罪的法律认定与司法实践 图1

2. 行为对象:特定的犯罪行为,如电信诈骗、网络等

3. 行为手段: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包括但不限于:

- 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 服务器托管服务

- 网络存储空间

- 通讯传输

- 广告推广服务

- 支付结算服务

在司法实践中,"明知"的认定是一个重点。如果行为人明知他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而仍然为其提供支持或帮助,则涉嫌构成此罪。在陈超一案中,其通过网吧厕所内的"收卡"广告,主动添加对方并出租、出借银行卡获利,最终被认定为"帮信罪"。

陈超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帮信罪的法律认定与司法实践 图2

陈超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帮信罪的法律认定与司法实践 图2

典型案例分析

以刘案件为例。2023年10月,刘在网吧厕所内看到一则"收卡"广告,广告内容明确表示需要租用他人银行卡用于网络相关业务,并承诺每天支付40元报酬。尽管刘明知出租、出借、是违法行为,但出于对金钱的贪欲,他还是按照对方要求提供了名下银行卡和手机卡。案发后,经审讯,刘对其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这一案例反映了当前"帮信罪"案件的一些共性特点:

- 犯罪手段隐蔽:多数情况下以技术支持或提供基础服务的形式出现

- 行为人主观恶意明显:明知他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仍积极提供帮助

- 社会危害性大:为上游犯罪提供了重要支持,增加了案件侦破难度

"帮信罪"的法律适用与量刑标准

从司法实践来看,法院在审理"帮信罪"案件时通常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来确定量刑幅度:

1. 犯罪情节:是否为初犯、偶犯;犯罪手段是否恶劣;

2. 社会危害性:帮助行为对下游犯罪的实际影响程度

3. 退赃情况:是否积极配合调查并退赔违法所得

4. 认罪态度:是否如实供述、认罪悔过

在陈超案件中,法院根据其具体情节判处管制刑罚,并处相应罚金。这种处理方式既体现了法律的威严,又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预防"帮信罪"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频发的"帮信罪"案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防范:

1.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 通过典型案例宣传提高公众法律意识

- 针对重点人群(如网吧工作人员、在校学生等)开展专题讲座

2. 建立健全网络实名制

- 强化网络平台监管,建立严格的用户身份认证机制

- 对异常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3. 严厉打击上游犯罪

- 加强对电信诈骗、网络等上游犯罪的打击力度

- 深挖涉网犯罪组织体系,斩断利益链条

4. 完善技术支持手段

- 建立统一的互联网犯罪信息共享平台

- 开发先进的网络追踪技术和数据分析工具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作为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类型犯罪,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社会危害性。通过本案只要依法严厉打击,加强源头治理和预防教育,完全可以有效遏制此类犯罪的高发态势。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面对不断升级的犯罪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科技手段支撑,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控体系。

在未来的司法实践中,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既要保持打击力度,又要确保法律适用的准确性,为维护良好的网络空间秩序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