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案例|法律实务中的网络犯罪惩治与防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呈现出智能化、产业化、链条化的趋势。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作为新型网络犯罪的重要表现形式,其社会危害性日益显现。结合真实案例,从法律适用、证据审查、量刑标准等方面详细分析打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相关实务问题。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名从2017年《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以来,已成为打击网络犯罪的重要法律。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不仅包括直接知道他人正在实施犯罪的情形,也包括应当知道或者可能知道的间接情形。提供以下服务或技术支持的行为都可能构成该罪:
打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案例|法律实务中的网络犯罪惩治与防范 图1
1. 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等技术服务
2. 提供支付结算、广告推广等配套服务
3. 提供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支持
一些看似普通的网络服务也可能与上游犯罪活动密切相关。为游戏网站提供服务器租赁服务的行为,就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典型案例评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
案例一:张某等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
基本案情:
2021年3月至8月间,被告人张某在明知他人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犯罪的情况下,仍为其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张某通过某支付平台大量注册"空头卡主"账号,并伙同李某、王某等人利用非法获取的身份证件注册多个企业营业执照,在全国多地开设POS机商户号,为上游犯罪团伙转移资金提供便利。
审理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三被告人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仍为其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涉案金额高达20余万元。最终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李某、王某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五年不等的刑罚,并处相应罚金。
案件评析:
1. 本案中"空头卡主"和POS机商户号的实际用途成为定案的关键
2. 被告人主观明知的认定主要通过其供述和客观行为进行推断
3. 涉案金额作为从重处罚情节在量刑中的作用显着
案例二:王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王某在明知某游戏网站涉嫌传奇侵权及诈骗犯罪的情况下,仍受该网站雇佣负责管理游戏论坛版块。王某通过除、引导玩家充值等方式帮助游戏运营,并从中获利。
审理结果:
法院认为,王某的行为不仅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还应对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一并处理。最终判处其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
案件评析:
1. 游戏论坛的管理服务同样可能构成刑法规定的"技术支持"
2. 上游游戏网站涉及多项犯罪事实,需综合认定
3. 主观故意的认定需要结合客观证据和被告人供述
法律适用疑难问题分析
(一)"明知"的认定标准
司法实践中,"明知"通常是指被告人事前清楚或者事中应当知道其服务对象可能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需要注意的是:
1. 被告人是否实际接触过上游犯罪分子并不影响主观明知的认定
2. 行为人对具体犯罪类型不知晓并不影响明知的成立
3. 是否存在逃避监管的故意行为也是重要考量因素
(二)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即应认定为"情节严重":
1. 为三百个以上信息网络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
2. 涉案金额达到五十万元以上
3. 广告推广点击量累计五千次以上
(三)共同犯罪的处则
在共同犯罪中,既要区分主犯与从犯,也要注意不同参与者在整个犯罪链条中的作用。
1. 提供技术支持的行为人通常是主犯
2. 负责、结算等辅助环节的人员多为从犯
3. 对于累犯、前科累累的被告人应当从严惩处
案件侦查与证据收集建议
(一)完善电子证据的收集固定
1. 注意保存涉案电脑、手机等设备中的电子数据
2. 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司法鉴定
3. 全面调取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关联证据
(二)注重言词证据的采集
1. 重点讯问被告人明知的内容和时间节点
2. 查证上下游犯罪的具体分工情况
3. 追查非法设备来源及资金流向
(三)强化洗钱犯罪线索排查
1. 注意发现与上游犯罪相关的资金链条
2. 追查涉案资金的最终去向
3. 对账户异常交易及时开展反洗钱调查
防范对策建议
(一)加强源头治理
1. 建立健全网络实名制,强化身份认证
2. 规范支付平台审核流程
3. 加强对虚拟货币交易的监管
(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打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案例|法律实务中的网络犯罪惩治与防范 图2
1. 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发现异常交易
2.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执法部门协同联动
3. 定期开展网络环境清查行动
(三)注重犯罪预防教育
1. 加强对重点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
2. 发布典型案例警示录
3. 引导公众提高防范意识
打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公检法机关通力协作,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坚持"严打"方针的注重打击效果,既要在案件侦破上追求效率,也要在法律适用上确保公正。
通过本案的办理,不仅有力惩治了网络犯罪分子,也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积累了有益经验。也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优化执法司法机制,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