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法律解析与防范

作者:King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是什么?

在当今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领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违法犯罪活动也层出不穷,其中“帮助信息网络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形式,近年来备受关注。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是指明知他人从事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仍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行为,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一罪名的设立旨在打击为网络犯罪活动提供“助攻”的行为,切断网络犯罪的“后勤支持”,有效遏制网络犯罪的蔓延。实践中对于这一罪名的理解和适用仍存在诸多争议,需要结合具体案例和法律条文进行深入分析。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法律解析与防范 图1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法律解析与防范 图1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主要类型

根据司法实践,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典型形式:

技术支持型

这种类型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主要表现为:为他人实施网络犯罪提供网站搭建、服务器租赁、域名注册等技术支持。明知他人 intent to commit network fraud(网络诈骗),为其提供虚拟机服务。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此类行为是否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需要结合技术行为与犯罪目的的认知程度进行判断。如果技术支持者能够事先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其提供的技术支持将被用于非法用途,则可认定其主观上存在“明知”情节。

广告推广型

这一类型主要指通过投放广告、推广链接等方式为网络犯罪活动引流,吸引潜在被害人。在社交平台发布虚假中奖信息的“吸粉”行为,或者为游戏网站提供广告投放服务。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法律解析与防范 图2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法律解析与防范 图2

在认定广告推广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时,需要审查广告内容是否包含诈骗或其他非法要素,考察广告发布者与实际实施犯罪行为人之间是否存在共谋或联络。

支付结算型

这一类型是指通过提供资金流转渠道,为网络犯罪的赃款转移提供便利。典型表现包括为游戏充值、代为收取赃款、搭建第四方支付平台等行为。

在认定支付结算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时,需要重点审查支付服务的流水情况和实际用途,结合资金链条进行综合判断。

其他辅助性行为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类型之外,还包括提供培训指导、出售作案工具、传授犯罪方法等其他辅助性行为。出售网络攻击软件或技术教程的行为,都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论罪。

法律适用难点与争议

在司法实践中,办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案件存在以下几项主要难点:

1. 明知的认定标准

“明知”是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主观要件。但在具体案件中,行为人往往以“不知道实际用途”为由进行抗辩。这就需要在证据审查中,重点考察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 行为人是否具备专业知识背景;

- 行为人与上游犯罪分子之间的沟通记录是否存在异常;

- 行为人在提供服务时的异常举动(如拒绝履行实名认证)。

2. 情节严重性的认定

法律对于情节严重的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实践中掌握的标准不一。需要结合以下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 行为人提供的帮助行为是否对犯罪后果扩大具有实质性作用;

- 行为的持续时间、参与人数;

- 所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

3. 法律适用边界

如何准确界定“帮助”与“共同犯罪”的界限,是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另一难题。对于那些直接参与犯罪策划或分工行为人,是否应按照共同犯罪论处,而不是作为帮助犯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判断。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技术支持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

基本案情:

张在明知他人使用其云服务器实施游戏牟利的情况下,仍然为其提供服务器租赁服务,并赚取技术维护费。经查,该游戏网站涉案金额高达30余万元。

法院判决:

法院认定张行为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五千元。

法律评析:

本案关键点在于对“明知”的认定和“技术支持”类型的归类。服务器租赁服务作为典型的互联网接入和技术支持行为,符合《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的帮助行为类型。而张作为技术人员,能够预见到云服务器被用于游戏牟利用途,具有主观故意。

案例二:广告推广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

基本案情:

李为虚假投资平台提供广告服务,在明知该平台涉嫌诈骗的情况下,仍为其设计广告文案并投放至多个网站。最终该平台涉案金额达50余万元。

法院判决:

法院认定李行为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法律评析:

本案突出反映了“广告推广”行为的违法性。广告内容被证实存在虚假宣传、夸大收益等明显不实之处,且平台运营方因涉嫌诈骗已另案处理。李作为广告设计者和发布者,放任甚至默许风险的存在,主观过错明显。

如何防范帮助信息网络犯罪

面对日益猖獗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个人和社会组织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加强防范:

1. 提升法治意识

- 加强对《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学习和宣传;

- 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尤其是个人信息保护;

- 告诫互联网从业者,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2. 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

- 对员工进行法律培训,强化合规意识;

- 实施严格的实名认证制度;

- 定期开展风险排查工作。

3. 强化网络平台管理

-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内容审核和技术监控;

- 及时清理涉嫌违法信息和账号;

- 建立健全的举报奖励机制。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作为一类特殊的犯罪形态,具有隐蔽性、技术性和社会危害性的特点。准确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条文,是打击此类犯罪行为的关键。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法律适用探讨,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这一罪名的本质特征和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形式也会不断翻新。这就要求我们的法律体系和技术监管手段必须与时俱进,形成全社会共同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的强大合力,为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刑事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