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取保候审:理解和申请指南
刑事附带民事取保候审,简称“附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取保候审方式。附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下,暂时取得自由等待审判的一种强制措施。本文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和掌握附保候审的相关规定,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申请,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附保候审的概念及特点
1. 附保候审的概念
附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下,暂时取得自由等待审判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9条的规定,附保候审适用于“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情节较轻的,以及可能造成社会危害性的案件”。
2. 附保候审的特点
(1)附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提供保证金或担保人,才能获得附保候审的机会。
(2)附保候审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附保候审期间仍然需要接受刑事诉讼程序的制约,不得擅自离境。
(3)附保候审的目的是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而非惩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附保候审的申请及审查
1. 附保候审的申请
(1)申请时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之后,其家属或辩护人可以向机关提出附保候审的申请。一般情况下,自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15日内提出。
刑事附带民事取保候审:理解和申请指南 图1
(2)申请材料:申请附保候审,应当向机关提供以下材料: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身份证明、住址或者 latitude 和 longitude、保证金的数额和来源、担保人的身份证明和住址、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及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性、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能力等相关材料。
2. 附保候审的审查
(1)机关审查:机关在接到附保候审申请后,应当在3日内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申请附保候审的时间是否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及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是否清楚、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能力是否充足等。
(2)法院审查:对于机关推荐的附保候审申请,法院应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7日内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申请附保候审的时间是否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提供的材料是否齐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犯罪事实及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是否清楚、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能力是否充足等。如果法院认为申请不符合附保候审的条件,可以拒绝申请。
附保候审的执行及注意事项
1. 附保候审的执行
被决定附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接受机关或法院的监督。在附保候审期间,不得擅自离境,如确有需要,应当事先征得机关或法院的批准。被决定附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还应积极参加刑事诉讼程序,如配合机关调查取证,主动认罪等。
2. 注意事项
(1)申请附保候审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评估自己的担保能力和风险。如担保能力不足,应选择其他担保方式,以免影响诉讼进程。
(2)在附保候审期间,要密切关注案件进展情况,如有变动,应及时向机关或法院报告,并配合相关程序的进行。
(3)被决定附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刑事诉讼程序,争取早日公正审判。
刑事附带民事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种重要的强制措施。理解附保候审的相关规定,掌握申请技巧,对于争取在刑事诉讼中早日实现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有益的帮助。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