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保候审最新解释的司法解读
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5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由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决定应当 based on 疑犯的保证人身份、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是否有逃避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有危害社会安全的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估。取保候审的决定还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考虑。
最新解释
2019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取保候审的决定程序、取保候审的期限、取保候审的条件和程序、取保候审的执行和监督等作出了详细规定。
关于取保候审最新解释的司法解读 图1
《解释》第1条明确规定,取保候审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采取逮捕措施,但采取其他措施,确保其不会逃避法律追究。取保候审的决定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法院作出。
《解释》第2条规定,取保候审的决定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情节、社会危害性、是否有逃避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有危害社会安全的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估。取保候审的决定还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考虑。
《解释》第3条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说明取保候审的决定及其法律后果,并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