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后取保候审的相关办理程序
概念及原则
逮捕后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保证金或者担保人的担保下,可以获得暂时释放,等待审判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5条规定:“对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犯罪情节比较轻,认罪态度好的,可以依法适用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66条、第67条对取保候审的程序规定了严格的要求。
取保候审的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具有危害社会危险性,或者危害社会的程度较轻。
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不严重,或者社会影响较小。
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认罪态度,并愿意接受法律的处罚。
4.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有效的担保人,或者有足够的保证金。
取保候审的程序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提出取保候审申请。
2. 公安机关审查申请,作出决定。对于符合条件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取保候审决定书,并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代理人或者近亲属。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公安机关应当作出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逮捕后取保候审的相关办理程序 图1
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代理人或者近亲属收到取保候审决定书后,应当及时向指定银行提交保证金或者提供担保。
4. 公安机关收到保证金或者担保金后,应当将保证金或者担保金存入指定的银行,并制作取保候审证明书,交给人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