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希望取保候审吗?了解取保候审相关法律规定与程序》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下,暂时取得自由等待审判的一种强制措施。对于公安部门而言,如何依法、合规地开展取保候审工作,既关系到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又关乎公平正义的实现。深入研究取保候审相关法律规定与程序,对于公安部门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取保候审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5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依法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执行。”《刑事诉讼法》第259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离开取保候审地。需要离开取保候审地的,应当经公安机关批准。”可知,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执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离开取保候审地。
取保候审的申请与审核
1. 申请
取保候审的申请由公安机关作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5条第2款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08条第1款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可知,公安机关在开展取保候审工作时,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公安希望取保候审吗?了解取保候审相关法律规定与程序》 图1
2. 审核
人民法院对公安机关提出的取保候审申请进行审核。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5条第3款的规定:“人民法院决定是否批准取保候审,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决定。”《刑事诉讼法》第258条第2款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申请后的3日内作出决定。”可知,人民法院在开展取保候审申请审核工作时,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或者3日内作出决定。
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或者担保人
1. 保证金
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了取得取保候审而向公安机关提供的财产。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5条第3款的规定:“取保候审的保证金,应当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提出。”《刑事诉讼法》第259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使用取保候审的保证金进行犯罪活动。”可知,取保候审的保证金应当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提出,且不得用于犯罪活动。
2. 担保人
取保候审的担保人,是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取保候审承担保证责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5条第3款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由担保人对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承担保证责任。”《刑事诉讼法》第259条第2款规定:“担保人应当向公安机关提出保证。”可知,取保候审的担保人应当向公安机关提出保证。
取保候审的解除与违反取保候审的法律责任
1. 解除
取保候审的解除,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法律法规,且其他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取保候审强制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5条第4款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健康状况不再适合取保候审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依法解除取保候审。”《刑事诉讼法》第259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