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保候审保证人的强制规定》
关于取保候审保证人的强制规定
取保候审概述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下,暂时取得自由等待审判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5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依照本法第条的规定取保候审。”根据该法第条的规定,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但需要等待其他一些犯罪事实查明,或者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难以查清,但存在其他可能犯罪的情况下。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强制规定
取保候审保证人,是指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未能提供保证金或担保人时,由其近亲属、朋友或者其他人担保,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逃避法律追究的一种义务。对于取保候审保证人的强制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证人资格的确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5条第3款的规定,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必须是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1)享有政治权利;(2)具备有一定的财产;(3)享有良好的信誉。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部关于办理取保候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1条的规定,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必须是具备正常收入和生活来源的自然人。《通知》还明确了保证人不可以是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犯罪嫌疑人的朋友或者犯罪嫌疑人的其他近亲属。
2. 保证责任。取保候审保证人应当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承担保证责任。取保候审保证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遵守法律法规,不逃避法律追究,并协助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避法律追究,取保候审保证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保证方式。取保候审保证人可以通过提供财产担保或者保证人担保的方式,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担保。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5条第4款的规定,取保候审的担保方式,包括财产担保和保证人担保。《通知》第2条也明确规定,取保候审的担保人,应当向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提交担保书。担保书应当载明担保人与被担保人的关系、担保人对被担保人的担保责任以及担保财产的范围等内容。
4. 保证期限。取保候审的保证期限,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5条第5款的规定,一般为1至2个月。在保证期限内,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未逃避法律追究,取保候审的保证期限可以。在保证期限时,保证人应当提出申请,并经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审查同意。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法律效力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取保候审保证人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得逃避法律追究。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规定,不遵守法律法规,取保候审保证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取保候审保证人对于担保财产具有法律效力。在取保候审期间,取保候审保证人应当保证担保财产的安全。如果担保财产发生损失或灭失,取保候审保证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取保候审保证人对于担保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在取保候审期间,取保候审保证人应当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承担担保责任。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避法律追究,取保候审保证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取保候审保证人享有以下权利:
1. 对被担保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取保候审保证人有权对被担保人的行为进行监督,确保被担保人遵守法律法规,不逃避法律追究。
2. 参加被担保人的审判程序。在取保候审期间,取保候审保证人有权参加被担保人的审判程序,了解案件事实,为被担保人提供辩护意见。
3. 要求被担保人与取保候审保证人保持联系。取保候审保证人有权要求被担保人与取保候审保证人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案件进展情况。
取保候审保证人应履行以下义务:
1. 按照法律规定,向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提交担保书。担保书应当载明担保人与被担保人的关系、担保人对被担保人的担保责任以及担保财产的范围等内容。
2. 保证被担保人遵守法律法规,不逃避法律追究。在取保候审期间,被担保人不得逃避法律追究,否则取保候审保证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保证担保财产的安全。在取保候审期间,取保候审保证人应当保证担保财产的安全,如果担保财产发生损失或灭失,取保候审保证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取保候审保证人的强制规定,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重要的强制措施。通过对取保候审保证人的资格、责任、保证方式、期限以及法律效力等方面的规定,为保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不逃避法律追究提供了法律依据。取保候审保证人的权利和义务,也使保证人在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担保的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完善取保候审保证人的法律制度,有助于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