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间逃跑,会加刑吗?》
问题的提出
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种常用的强制措施,用于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限制,以防止其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逃跑或进行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的行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的规定,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依法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决定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作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保证金或者担保人应当提出保证人;保证人应当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交保证书。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跑,是否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呢?
法律规定与解释
对于取保候审期间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我国《刑法》第651条第2款的规定,可以依照逃跑的情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跑,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情节严重,可以包括逃跑的距离、时间、次数等因素。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5条的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如果逃跑,可以由公安机关追捕归案或者由人民法院强制传唤。如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应当立即通知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其逃跑。如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跑,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还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一定的责任。
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逃跑情节较轻,未受到加刑处罚
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王明被警方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间,王明违反规定,偷偷离开了居住地,但并未进行其他犯罪活动。公安机关得知后,立即通知了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并要求保证人王明承担一定的责任。法院以王明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对其进行了警告处罚。
(二)案例二:逃跑情节严重,受到加刑处罚
在一起故意杀人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李强被警方取保候审。在取保候审期间,李强多次逃跑,并进行了其他犯罪活动。公安机关得知后,立即通知了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防止李强逃跑。法院以李强逃跑情节严重,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期间逃跑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逃跑情节较轻,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如果逃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还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一定的责任。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应当珍惜取保候审的机会,遵守法律规定,防止逃跑,以免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