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的费用及注意事项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的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下,暂时取得自由等待审判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程序,其目的在于保障案件的正常审理,确保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取保候审的费用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取保候审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从取保候审的费用和注意事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取保候审的费用
关于取保候审的费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较为明确。根据第108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人身自由的,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或者担保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可知,取保候审的费用应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担保人向法院交纳。具体费用数额,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18条的规定,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或者担保人提供的财产的价值,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影响、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等因素来确定。但最高人民检察院、部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排除规定》)第17条又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保证金或者担保人提供的财产价值,不得作为犯罪嫌疑人的财产进行追缴。”这里似乎存在矛盾,《排除规定》是对《规定》的修正和完善,应当以其规定为准。
根据《排除规定》第17条的规定,取保候审的费用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影响、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等因素来确定。对于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或者担保人提供的财产价值,应当达到10000元以上;对于可能影响一定区域或者行业的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或者担保人提供的财产价值,应当达到5000元以上;对于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或者担保人提供的财产价值,应当达到2000元以上。当然,这些数额仅作为参考,具体数额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由法院来确定。
取保候审注意事项
1. 取保候审的申请
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必须经过申请和法院审查两个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6条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聘请的律师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应在72小时内作出决定。在审查过程中,法院应当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影响、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等因素,以决定是否批准取保候审。
2. 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或担保
取保候审的费用由担保人向法院交纳,担保人应提供与犯罪嫌疑人的经济关系、社会身份等相关的财产作为担保。担保人提供的财产价值应当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影响、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等因素来确定。担保人应当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即担保人应当是享有良好信誉、具备必要的资金或者财产的单位或者个人。
3. 取保候审的变更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取保候审情况发生变化,如犯罪情况发生变化、担保人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等,担保人或申请取保候审的人应及时向法院报告,并可能需要重新提供担保。
4. 取保候审的解除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或者案件已经审理终结等,法院应当解除取保候审。解除取保候审后,担保人或申请取保候审的人应将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或者担保物归还给法院。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一项基本的强制措施,其目的是保障案件的正常审理,确保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在实际操作中,担保人或申请取保候审的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及时向法院申请取保候审;二是按照《规定》提供充足的担保;三是及时向法院报告取保候审情况的变化;四是解除取保候审后及时将保证金或担保物归还给法院。对于取保候审的费用问题,担保人或申请取保候审的人应当根据《排除规定》的要求,提供足够的财产作为担保。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取保候审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充分发挥其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作用。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