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能否抵消实刑:法律解答
问题的提出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是否可以因其行为并未实际构成犯罪而免于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部分观点认为,取保候审可以抵消实刑,即在犯罪嫌疑人被判决实刑之前,只要犯罪嫌疑人已被取保候审,那么其最终所判处的刑罚应当缓期执行或者减轻处罚。而另一些观点则认为,取保候审并不能抵消实刑,即犯罪嫌疑人即使取保候审,也仍然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一)取保候审的概念及特点
取保候审能否抵消实刑:法律解答 图1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下,暂时取得自由等待审判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5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依法取保候审。”取保候审具有以下特点:
1.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2. 取保候审是以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为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提供担保,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3. 取保候审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进行的,即在案件审判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尚未被生效判决为犯罪。
(二)取保候审能否抵消实刑的法律依据
对于取保候审能否抵消实刑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5条明确规定:“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依法解除取保候审。”根据这一规定,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可以解除取保候审。但要注意的是,解除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免于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37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利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暂缓执行判决、假释、释放等方式逃避法律责任。”取保候审并不能抵消实刑,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仍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取保候审并不能抵消实刑。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即使其在取保候审期间,也仍然不能免于承担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公正审判,确保公平正义得到体现。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