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取保候审家属不在的情况,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关于取保候审家属不在的情况,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一定保证金或担保人的担保下,暂时取得自由等待审判的一种强制措施。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5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对于取保候审家属不在的情况,如何采取何种措施,成为了司法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取保候审家属不在的现状分析
1. 家属不在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刑事诉讼中的家属不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求学、创业等原因导致家属不在。
(2)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原因复杂,如家庭暴力、拐卖、毒品等,导致犯罪嫌疑人的家属在诉讼过程中无法出席。
(3)犯罪嫌疑人被逮捕或刑事拘留,家属因身体原因、年龄原因等原因无法出席。
2. 家属不在对取保候审的影响
当家属不在时,对取保候审的进行和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属不在使得犯罪嫌疑人无法得到有效的担保。
(2)家属不在使得法院在审判过程中无法对犯罪嫌疑人的家属进行调查和核实。
(3)家属不在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逃避法律追究。
取保候审家属不在的对策
1. 通知家属并通知法院
对于取保候审家属不在的情况,应当通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家属,并通知法院。通知家属时,应当说明案件的基本情况、取保候审的原因和期限、注意事项等内容。通知法院时,应当说明家属不在的事实,并说明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取保候审是否能够继续进行的意见。
2. 采取其他担保措施
在家属不在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其他担保措施,如担保人担保、财产担保等方式,以保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履行取保候审义务。担保人应当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信用,具有担保能力。财产担保可以是存款、房产、车辆等,其价值应当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保证金或者担保金额相等。
3. 延长取保候审期限
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无法及时找到家属或者担保人时,可以考虑延长取保候审期限。延长取保候审期限应当经过法院审查,并征得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同意。延长取保候审期限最长不超过两次,每次延长取保候审期限应当有明确的原因和期限。
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家属不在的情况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应当通知家属并通知法院,采取其他担保措施,如担保人担保、财产担保等方式,以保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履行取保候审义务。在必要时,可以考虑延长取保候审期限。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家属不在的问题,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