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涉案金额30元|是否符合条件申请取保候审
何为“取保候审”及其法律意义?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基于案件具体情况,依法允许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暂时离开看守所,在缴纳一定保证金或提供相应担保后接受调查的一种强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对于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未能提供保证人或不愿缴纳保证金时,司法机关可以采取逮捕或监视居住措施。而当案件事实与证据尚不足以证实犯罪成立,且嫌疑人具有较低社会危险性时,取保候审成为一项重要权利保障制度。
在近年来办理的刑事案件中,"取保候审"已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项常规操作,尤其是在经济犯罪案件中更为普遍。以涉嫌诈骗罪为例,当涉案金额尚未达到法律规定的较大数额标准(如骗取公私财物价值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不等),嫌疑人及其家属往往会积极寻求通过合法途径申请取保候审。
涉嫌诈骗罪30元能否取保?
需要理清的是诈骗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相应取保条件。根据《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元,通常会被认定为“数额较大”,对应的法定刑罚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诈骗罪涉案金额30元|是否符合条件申请取保候审 图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具备未违法犯罪前科、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司法机关可以释放并依法适用取保候审措施。即使罪行较深,但如果不具备现实社会危险性(如:再次犯罪的可能性低、具有固定住所等),也可以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实际案例中的操作策略
1. 储某涉嫌诈骗罪取保候审案
案件详情:储某因涉嫌通过网络手段骗取他人财物共计30元被警方刑事拘留
处理结果:辩护人通过调取相关证据材料,充分证明储某为初犯、偶犯;其在案发后主动退赔赃款并获得被害人谅解等事实。辩护人提交了大量社会调查报告,证实储某在其户籍地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来源,在当地社区无不良记录。
取保成功:基于上述因素以及储某可能判处较轻刑罚的情形,司法机关最终采纳了取保候审申请建议。
2. 黎某涉嫌诈骗罪未退赃案
案件详情:黎某在案件调查期间因经济困难未能退出全部赃款
处理结果:辩护人提出如下理由:其一,尽管黎某缺乏退赃能力,但已经尽力退赔部分赃款;其二,黎某主观恶性较低,属于被引诱参与犯罪;其三,其家庭中有年幼子女需要抚养,若继续羁押将对其未成年子女造成重大影响。
取保成功:司法机关认为这些因素足以证明黎某不具备现实社会危险性,并作出了取保候审的决定。
申请取保的成功要点
1. 及时与承办机关沟通
办理案件的步通常是向负责案件的公安或检察院工作人员了解基本情况,包括对当前证据链的具体认定意见以及可能的处理方向。在充分掌握案件信息的基础上,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2. 充分收集有利材料
重点围绕嫌疑人自身情况展开调查和取证工作:
身份关系证明:如嫌疑人家庭成员的身份信息及其在家庭中的角色;
经济状况证明:包括当地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等出具的关于其经济收入来源的证明;
行为表现材料:如所在单位或社区开具的品行鉴定,证实其无违法记录且一贯表现良好等。
3. 撰写高质量法律文书
制作详尽的取保候审申请书,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取保的法律依据;
罪犯构成要件的分析;
相关证明材料的列举和说明;
保证人资格条件或财产担保的具体情况。
4. 把握有利时间点提出申请
在案件的关键节点适时提出取保请求。通常在以下阶段可以重点考虑:
刑事拘留后的周至第二周(黄金时间);
批捕后复议期间;
起诉意见书形成但尚未送交法院期间。
影响取保批与不批的关键因素
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裁量标准,往往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考量:
1. 涉嫌犯罪的具体情况
包括案件的性质、情节轻重、社会危害程度等。是否是初犯、偶犯;是否主动退赃并取得 vtima谅解;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大小等等。
2. 嫌疑人的个人状况
重点评估以下几个维度:
年龄和身体状况
家庭责任(如是否有需要抚养的未成人)
职业和社会关系网络
诈骗罪涉案金额30元|是否符合条件申请取保候审 图2
3. 社会危险性评估
司法机关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来判断嫌疑人是否可能继续危害社会:
是否存在逃跑、串供的可能性;
是否可能再次犯罪;
是否有固定居住地和稳定的社会关系。
在涉嫌金额为30元的诈骗案件中,取得取保候审的可能性较大但也因案而异。关键在于如何全面准确地呈现有利于申请取保的事实与证据,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在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争取最佳办案效果。
在整个过程中,建议当事人及家属积极寻求专业刑事辩护律师的帮助,以便在复杂的法律程序中精准把握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为案件的最终处理争取有利条件。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