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人取保候审|检察院取保候审流程及法律规定
犯人去检察院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强制措施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检察院在侦查阶段或审查起诉阶段,可以采用取保候审的方式,让犯罪嫌疑人在未被正式审判前获得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
取保候审是指: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符合条件的犯罪行为人暂不收押,而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以确保其在候审期间能够按时到案接受审判的一项强制措施。这种措施适用于那些涉嫌犯罪但社会危险性较低的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法律依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1. 申请条件: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被取保候审,具体包括:
犯人取保候审|检察院取保候审流程及法律规定 图1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下刑罚;
不拘留可能妨害社会秩序的情形。
2. 禁止令制度:在特殊情况下,检察院还可以决定对被取保候审的嫌疑人附加特定的限制,不得接近犯罪现场或受害者。
3. 保证金和保证人:根据案件情况,可以选择提供保证金或者提出保证人作为担保。保证金由担保机构代为保管,在取保候审期满时予以退还。
4. 期限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
检察院决定取保候审的具体流程
取保候审申请
1. 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其辩护人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2. 犯罪嫌疑人可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向检察院提出请求,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审查与决定
1. 检察机关在接到申请后5日内,将对申请人进行审查。
2. 若符合规定且无社会危险性,则作出取保候审的决定。
3. 决定采取保证人担保或保证金担保的方式,并告知嫌疑人相关内容。
执行步骤
1. 填写相关法律文书:如《取保候审通知书》、《保证书》等。
2. 通知公安机关执行:由公安机关负责具体执行,监控被取保候审人的活动范围和日常行为。
3. 定期报到制度:被取保候审人必须按时到指定的机关进行报到。
取保候审中的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守规定:
被取保候审人应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安排,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
未经批准的外出或变更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如被没收保证金或重新采取强制措施。
2. 对保证人的要求:
出具担保时需确保保证人具备相关能力,并能约束被保人遵守规定。
如发现被保人有违规行为,应及时向司法机关报告。
3. 不得干扰证人作证:被取保候审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妨害案件的正常侦查或审理工作。
法律实践中的案例
案例一:
一名涉嫌盗窃罪的犯罪嫌疑人张三,因偷盗金额不大,且案情简单,检察院决定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在取保候审期间,张三需每星期定期到当地派出所报到,并提供活动轨迹记录。
案例二:
某公司高管李四因涉嫌职务侵占被调查,由于其社会地位较高,可能会干扰案件的正常进行,因此检察院在对李四决定取保候审的还附加了“禁止会见特定关联人”的限制令。
犯人取保候审|检察院取保候审流程及法律规定 图2
检察院取保候审作为一项灵活司法措施,在保障嫌疑人合法权益、减轻看守压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推进。对于相关主体来说,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措施,不仅有助于案件的有效处理,也能更好地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